发布时间:2025-05-26 15:4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就常山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的信息进行公示,并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
一、规划概述
规划背景:近年来,常山县按照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打造“浙西第一门户”,持续深化“五链融合”,围绕“一只果、一张纸、一方石、一片芯、一滴油”“五个一”特色产业,以工业思维做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文章,积极招引落地哲丰系、先导系、柚香谷等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推动把“金名片”转化为“金饭碗”。当前,常山县特色产业、公用品牌、民生事业等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在特种纸行业,常山起步较早,2003年即开启现代造纸产业发展之路,2014年哲丰新材料落户常山,开启了常山“一张纸”发展新阶段。截至目前,全县已有“一张纸”规上工业企业9家,2023年实现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8.5个百分点。但受纸浆国际市场波动大、竹制浆技术门槛高等原因,目前常山“一张纸”产业仍尚未落地竹制浆产线,日常生产基本采用价格高昂的进口木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造纸纤维原料成为众多造纸企业的迫切需求。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战略要求,推动造纸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加速做大做强常山“一张纸”产业,特编制了《常山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
规划范围:北临高压走廊,南临瑞丰路、十二号路、誉宝新材料、万友大道、盛东制冷、聚鑫路,西临十一号路,东临常芳公路。四至范围内规划土地面积1694.4亩,截至目前,累计该区块已供应土地面积1387.2亩,均已全部建成。区块内已批未供土地面积307.2亩。
规划定位:——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高地。通过“生态+”或“+生态”的模式,推进竹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拓展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竹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形成“竹林资源生态养护—一二三产融合开发—转化价值反哺生态”良性循环。
——打造山区县生态富民惠民样板。建立健全竹资源流转与资产增值机制、就业创业精准帮扶体系,完善收益分配长效机制,推动竹产业园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广“生态资源入股”“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模式,构建“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营格局,加快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打造浙西特种纸绿色产业基地。立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抓好产业培育工作,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浆纸升级、园区循环改造等工程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纸浆产能,加速做大做强“一张纸”特色产业,力争打造浙西特种纸绿色产业基地。
功能定位: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新跨越”的“三步走”策略,奋力跻身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济产业园领头羊。
到2025年,生态经济产业园整体框架基本形成,鹤丰浆纸升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完善,生态资源变资源资产的转化途径不断拓宽,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新增税收3.5亿元,纸浆废液无害化处理率须达到100%,中水回收率达到40%,竹制品价值转化带动群众增收超7亿元,生态富民惠民范围进一步扩展。
到2028年,生态经济产业园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一二三产融合更加紧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更加丰富,以共富为导向的生态产品价值收入分配体系日趋完善,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中水回收率提升至50%,带动群众增收超10亿元。
展望至2030年,生态经济产业园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园区循环发展体系全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更加多元,生态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经济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三大差距”缩小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经济产业园发展成为常山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实践高地。
二、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1)废气:规划区采用集中供热,根据预测,在集中供热下,SO2、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不会降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2)废水:规划区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常山港,因此区域开发严格意义上不造成内河污染影响。开发过程应加强开发区清污分流整治,确保废水收集纳管,开发区的建设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3)噪声:规划区内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工业、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等,只要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在各高噪声源和居住等敏感区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绿化隔离带,并结合区域环境充分考虑选址和厂区平面布局情况,同时对于具体项目采取妥善的噪声防治措施,一般噪声影响可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不会产生扰民现象。
(4)固废:总体来看,规划区的固体废物能得到有效的处置,以一般固废为主,危废量相对较少,不会对当地固废处理设施造成负担。
(5)生态:规划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以后,将由农业生态系统向城市-工业生态系统转变,其生态影响较大,但总体来看,由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不敏感,其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6)社会经济:规划区的建设将带来土地收益、财政收入增长收益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开发建设后必将导致更多企业的入驻和增加,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也将建立起来,从而逐渐形成开放式城市工业系统格局。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驱动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环境管理要求
①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项目准入,施行生态空间、总量及产业准入管制,谨防污染隐患。对现有企业力促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②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环保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反馈体系、考核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预案及应急设施不断更新。
③建设生态园区:进一步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行业共性技术的共研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能力。
④严格产业准入:实施生态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及产业准入制度,严格限值重污染产业进入规划区。
(2)资源保护要求
①土地资源:建立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按照规划控制;通过提升土地容积率、增加厂房高度等方式,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
②水资源: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建议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在水资源不足以及污染物减排压力大时建设再生水厂,鼓励企业之间的水资源梯度利用。
(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水环境:加强清污分流监管,确保废水截污纳管。对企业雨污分流系统开展排查,对重点企业雨水口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水产生量。鼓励企业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处理,分类利用,大幅减少废水产生量,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气环境:继续实施生态化改造,力争规划区环境质量稳定向好:a、通过调优布局,严控污染源头,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b、继续重抓突出环境问题,深化规划区污染治理;c、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大力提升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d、对新规划区块,防治结合,确保不留污染隐患。
③固废:积极推行废物减量化,进一步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严格实施固废分类管理和监管。
④声环境:通过优化规划、控制高噪声源、实施高噪声源整治等方式创建噪声达标区。
⑤生态环境:以沿路绿化为基础打造绿地系统框架,在重要路段、河道建设生态防护林。规划结合主要生态河道和城市结构性快速道路,形成生态廊道。
四、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
常山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定位、产业导向基本合理,但局部地块的布局以及配套规划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并加强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控制,避免低水平建设,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落实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由于本规划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将经历各种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必将出现新问题,今后环境影响复杂而深远,建议定期开展回顾性评价,及时修正规划不足。
五、公众索取环境影响评价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认为必要时可在本信息公示后十日内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索取环境影响评价补充信息,事先预约查阅报告书简本。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范围为规划区内及规划区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等。主要事项为:公众对规划区域环境现状的看法;规划区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对本规划的了解程度;对规划实施后最担心的环境问题;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等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采取公示和发放表格的形式,公示采取网站公示、规划区内及周边行政村等张贴公示的形式;向规划区内及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发放调查表格,然后回收并统计结果。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有关单位、专家和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可在本信息公示后十日内按照如下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等形式向环保主管部门、建设业主和评价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告时间: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除外)。
九、相关单位及联系方式
(1)规划实施单位
单位名称:常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系人:叶凌翼/18305037303
地址:衢州市常山县金川街道恒升路19号 邮编:324200;电子邮件:949607475@qq.com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评价单位: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系人:王少俊/1*******7
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越秀维多利中心B座502 邮编310004
传真:0571-85101159 电子邮箱:58182851@qq.com
(3)规划区块所在地环保局
单位名称: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 联系电话:0570-5689737
公告发布单位:常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5 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