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索引号: | 02165835-002/2025-810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2-10 | |
发布单位: | 县发改局 | 有效性: |
02165835-002/2025-81052
主动公开
2025-02-10
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5-02-10 11:54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在常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1月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常山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书面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监督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建设“浙西第一门户”主旋律,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八大行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有进。
(一)计划指标执行情况
表1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24年计划 | 2024年完成情况(含预测) | |
1.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 增长7%左右 | 三季度增速6.5%(全年预计5.0%左右) |
2.规上工业增加值 | 增长8%左右 | 增长4.9% |
3.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 增长10%左右 | 增长15.9% |
4.研发投入强度 | 达到1.9%以上 | 2023年强度1.91%(次年出数) |
5.固定资产投资 | 增长10%左右 | 增长3.0% |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增长8%左右 | 增长0.2% |
7.外贸进出口总额 | 增长20%以上 | 1-11月增速12.68%(全年预计10%左右) |
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增长同步 | 增长4.0% |
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 1.7左右 | 1.64 |
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与经济增长同步 | 增长2.6% |
对照10项主要经济指标,因受国内需求不足、国外环境复杂严峻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度3项指标好于预期目标或时序进度,7项指标与年初目标有差距。
——3项指标增速好于预期目标或时序进度:分别是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强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7项指标增速与年初预期目标有差距: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效
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特点:
1.三次产业稳定发展
GDP突破220亿元。前三季度增长6.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7、1.1、0.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均高于平均水平,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农业生产整体平稳。现代农业稳产增效。推进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完成粮油面积14.64万亩、产量1.217亿斤。提标改造永农范围内高标农田11601亩,套合率提升至79%,增幅排名全省第2。深化推动畜禽养殖稳产扩繁,完成生猪存栏5.61万头,实现渔业总产量7828吨,产值2.67亿元。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全市第1,全年预计4.0%左右。本土特色优势凸显。双柚土特产精品试点、艾佳未来农业产业园、东山蔬菜产业园、艾民万亩三产联动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油茶籽产量达8500吨,油茶一产产值突破2.8亿元,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胡柚膏、山茶油玉米肽等受到市场追捧,“宋柚汁”成为网红爆款,全年单品税前销售额达11亿元。农村产业取得进展。完成柚香谷三产融合产业园重点产业项目。县民创农事服务中心、球川镇农事服务中心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双强”项目。“柚都石镇 共富先行”美丽乡村示范带完成省级验收。
二是工业生产动能强劲。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定“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纵深推进“五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市均增速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五个一”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33.1亿元,同比增长3.9%。对标省市级产业体系赛道,初步提出构建“3+X”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县域产业体系。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首次突破5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排名六个县(市、区)第1。优质企业引领创新。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1家。完成首台(套)攻关化项目验收3项, 浙江先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高精密级别异形晶圆真空传输腔”通过2024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落实精品培育行动,富乐德石英、先导精密入围2024年度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
三是服务业稳步恢复。重点指标持续向好。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78.6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3个季度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一档,全年增速预计5%左右。全年规上服务业营收超64亿元,增速2.3%,总量排名全市第2;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220%。政策扶持持续发力。落实各项服务业政策奖励,完成总部经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众卡产业园奖励等政策奖励共5498万元,惠及企业60余家。文旅市场繁荣发展。元坳中医药康养圣地景区通过国家3A级景区质量评定,辉埠镇创成4A级景区镇,6个村庄创成3A级景区村;“常山贡面”非遗工坊创成省级非遗工坊,4家非遗工坊传承人获得“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受到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激励通报;溪畔隐庐民宿获评省级金宿,清云山房、黄大乡居获评省级银宿,村上酒舍等6家民宿获评“浙韵千宿”。全年接待过夜游客达332.7万人次,增速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5。
2. “两重”“两新”有效承接
一是扎实开展“两重”领域申报工作。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争取,积极争取相关部委指导支持。全年6个项目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1.74亿元;2个项目获省公建资金1300万元,资金额度全市第1;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整治工程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达1.49亿元。192个重点项目按期推进,新建项目实质性开工率达95.6%、创历史新高,6个省“千项万亿”工程投资完成率达133%。二是着力推进“两新”工作拉动消费。印发《常山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及财政、废弃物循环、交通等13个领域子方案。老旧住宅电梯更新项目(柚香城)、老旧住宅电梯更新项目(香樟嘉苑)等3个项目,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共512万元。全面承接国家、省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放家电、汽车、智能家居等各类补贴资金1153万元,全年我县各领域已累计补贴以旧换新资金3971万元,拉动消费6423.17万元
3.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一是坚持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健全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强化服务保障,对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全县新招引(决策)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36.7亿元,亿元项目资金到位率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坚持把推动项目落地作为核心抓手。创新开展重点项目“五破五提”攻坚行动,推动全县重大项目加快清卡点、通堵点、破难点,全年共滚动攻坚销号开工项目84个,入库项目76个,攻坚销号要素集成保供问题31个。全年储备优质项目115个,项目前期转化率达30%。三是坚持把强化要素保障作为重中之重。19个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审核,过审专项债券资金需求26.15亿元。积极融入衢黄南饶省际合作区建设,争取到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奖补资金800万元。龙潭水库工程列入2024年度第一批国家用地保障重大项目清单,22.84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得到保障。
4.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一是抓增量稳质量,助力外贸开拓市场。进一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全年累计意向订单超6500万美元。推动玛莉莎工贸获衢州市出口名牌,协助捷姆轴承投资350万美元在美国并购贸易公司,实现企业境外投资零的突破;推动6家企业拓展跨境电商平台业务,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91家。1-11月,全县完成进出口额40.61亿元,同比增长12.68%,其中出口额23.66亿元,同比增长18.68%,增速排名全市第2。二是强服务抓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企呼我应”线上平台,推进10个重大疑难涉企问题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进。建成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涉企服务1106项、增值服务200项,“三先三后”改革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生态融资机制”案例入选省“企呼我应”典型案例,全市唯一。加快推进涉企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入驻中介机构数提升至159家,交易金额提升至1542.2万元,排名全市前列。三是抓创新赋发展,完善科创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工作,依托浙理工常山研究院等平台持续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转”,落地科技成果85项,惠及企业45家,增加企业产值超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9%,提升幅度位居全市第2。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5.42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全市第2。
5.惠民工程有效推进
一是迭代升级本土特色,加快农民致富。推出《2024年常山两山合作社增值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两山合作社已累计完成交易金额1.16亿元,助力全县176个村集体增收7967万元。“庭院一盆花”共实施11个村,带动农户直接增收210余万元。以农民“集聚券”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民集聚安置,实现新增农业转移人口4544人,其中20个自然村626人完成整村搬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9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4,位列山区海岛25县第2、全市第1。二是加快集成连片流转,深化土地改革。“集中连片流转+配套建设用地”的标准化净地,完成新增农业标准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地块5块,盘活闲置农房845宗,带动农户财产性收入增加950.27万元;农村集体土地入市13宗,面积11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550万元。“小块并大块”集体土地入市模式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市新型城镇化例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推荐到自然资源部(全省共2个)。三是推动全民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共享。“七优享”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约6.06亿元,完成率141.21%,提前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合计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996个。推动成立实验、教工、江滨等8个幼教集团,全域教共体共享学校覆盖率达100%;撤并3所农村薄弱幼儿园,公办园覆盖面提升至90.21%。民办机构特困供养“清零”,实现414名特困人员区域化集中供养,特困老人供养模式创新工作获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宋其超,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互助养老助力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等8项做法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6.安全底线全面守牢
一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县事故数与亡人数同比下降16%、25%,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领域无人员伤亡。“衢饶示范区(常山核心区)以及周边连接线主干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问题”整改案例成功列入省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典型案例榜。二是抓紧抓实信访维稳。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重点开展社会治理领域“三清三提”专项整治。全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81%,实现各级“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节点期间“北京零登记”。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全市第1,PM2.5年均浓度保持在22.2微克/立方米、近11年来最优。常山港流域地表水质100%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常山港富足山国考断面、航埠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出境断面Ⅰ类水天数占比达43.8%。常山南方水泥富余排污权指标交易总量及金额均创全省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最高记录,相关信息被《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承压。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行等情况仍普遍存在,能形成较大增量的企业不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乏力,增速连续多月排名全省偏后段。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供给端,房企拿地、开工意愿不强,商品房上市节奏明显趋缓;需求端,购房者对市场预期不足、持币观望情绪较重。我县在售楼盘月均销售连续多月情况不佳,群众购房意愿较低,楼盘销售形势持续乏力,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2个季度回落。三是项目投资增长乏力。一方面,今年以来无新开工大项目,本年度我县投资潜力受到压缩;另一方面,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指标连续多月全省排名下滑。四是消费优势逐步下降。一方面,在库企业增长乏力,餐饮业目前在库统计企业销售额下降的企业占比较大;另一方面,受在库电商企业业务停滞影响,零售业指标全年回落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优势未能保持。五是民生领域仍有薄弱环节。优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供给短板仍存在,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持续发力。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县部分行业用工需求下降,企业职工薪酬提升幅度较小,且我县农产品销售贡献度下降,经营净收入增长乏力,城镇、农村居民增收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全县上下要勠力同心、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化危为机,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切实予以解决,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二、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
在省委、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重点工作在全市排名“保三争二拼第一”的目标,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围绕22项主要指标增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表2 2025年22项主要经济指标目标设置建议
主要指标 | 计划目标(%) | 工作目标(%) |
1.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 | 6.5左右 | 7左右 |
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8以上 | 10左右 |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左右 | 10以上 |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6.5 | 7左右 |
5.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7 | 7.5以上 |
6.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 | 8以上 | 10以上 |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4以上 | 6以上 |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5左右 | 与GDP增长同步 |
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左右 | 7.5 |
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 1.67以内 | 1.65以内 |
1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12以上 | 14左右 |
12.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 | 12以上 | 15以上 |
13.全社会R&D占GDP比重 | 1.97 | 2.03以上 |
14.制造业投资增速 | 10 | 15以上 |
15.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速 | 5.5 | 6 |
1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 3.25 | 3.5 |
17.单位GDP能耗 | 完成省下达目标 | 完成省下达目标 |
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60 | 64 |
19.国家要素争取情况(“两重”“两新”等) | 10以上 | 20以上 |
20.共富搬迁农民数占居住在农村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比重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完成市下达目标 |
21.PM2.5平均浓度 | <23微克/立方米 | <22.5微克/立方米 |
2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举措
(一)聚焦三大引擎,加快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优化结构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深化重大项目“五破五提”谋划推进体系。深谋划,聚焦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盘子,力争年度形象进度投资超140亿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10%。强争取,不断强化向上争取精度,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争取总额占全市份额10%以上。快推进,制定谋划储备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任务攻坚清单,谋划项目完成前期攻坚,前期项目转化落地,重点项目力争一季度开工率达50%,二季度开工率达80%,全年投资出数超百亿。二是抓住机遇刺激消费增长。抢抓“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和农村消费增长点,全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衔接落地和社会宣传,引导限上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贸易企业15家以上,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精准推进“双促双旺”消费活动,推动各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住宿、餐饮、零售同比增长8%以上。三是统筹优化建强外贸体系。重点培育先导系、哲丰系、皮尔轴承、捷姆轴承等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引导制冷行业自主出口,扩大外贸“朋友圈”。把招引外资和引进技术等竞争资源结合起来,持续释放工贸联动乘数效应,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全力推动外资招引“量质双升”。力争2025年进出口、出口增速均达到10%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15%以上。
(二)突出工业提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一是健全提升抓实产业链韧性。接续开展“十链百企共生”行动,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2025年,力争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全县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均值。二是创新驱动聚焦科技牵引。创新“初期投资、股权转化、全程赋能”模式,多途径开展2025年项目挖掘和征集,力争立项3项以上。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力争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5%以上。三是对准赛道推进数实融合。大力发展半导体装备零部件、电子信息等现有产业,推进大和半导体产业园建设,推动三期项目全面达产、四期项目投产,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15%。加快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聚焦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擦亮底色坚持绿色发展。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低碳转型,努力完成GDP能耗下降3.6%的目标,坚实有力端稳能源基本盘。承接运用好节能降碳e本账平台,深化用能预算实现用能提醒和预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做好低碳试点县终期验收准备工作。二是动能转换升级提质转型。大力推进节能技改诊断应用,形成大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梯队,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持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常态化推进开发区提质转型,加快构建绿色化产业先导区,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突破20万元/亩。三是能级提升推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两山合作社”改革,力争生态资源交易中心全年交易额超1.5亿元;2025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超58%。扎实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完成辉埠镇东乡畈绿色农田项目验收,建成绿色农田3000亩,争取2025年球川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
(四)聚焦共富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抓“三项收入”,加速富民增收。进一步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结对帮扶,全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快“两柚一茶”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效益提高,提升城镇、农村居民增收。持续推进“庭院经济1+1”等农民增收模式,力争全县低收入农户参与率达50%以上,带动农户当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公益性岗位900个以上,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以上。二是抓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55%以上,共同富裕成效更加明显。三是抓公共服务,夯实民生底盘。推动探索“资源共享、管理共通、研训联合”的集团化办学2.0版,推动集团学校“人财物”全要素融合。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托育服务网络,探索分娩免费、“妈妈津贴”等“常20条”2.0版,擦亮生育友好常山金字招牌等。进一步提升我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2025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增长800人以上。完成“2216N”多元化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运营第四社会福利中心、康养服务中心、“银龄荟”居家养老综合体,培训养老护理员50名以上,建成5A级婚姻登记中心,完成县殡仪馆及公墓改扩建项目。
各位代表,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我们将全面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精力创新破难、改革破题、开放破局,不断激发经济新活力,持续惠及企业和民生,努力完成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