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10/2025-004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1-21 | |
发布单位: | 常山县司法局 | 有效性: |
02165835-010/2025-00402
主动公开
2025-01-21
常山县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01-21 09:11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4年,常山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及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山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凝心聚力、奋楫争先,在统筹依法治县中强化担当。
1.强化党建统领法治建设功能。高标准召开依法治县委员会全体会议、依法治县办工作例会、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进会,制定法治常山建设年度工作要点30余项,落实依法治县周报机制,为全年工作开展明确目标、指明路径。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县委理论中心组10月份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
2.加大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力度。分类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全面推行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全县630余名县管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述法,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作集中述法。推动法治督察与县委巡察有机衔接,对12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反馈法治问题50余条。主动融入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大局,组织案卷整改规范推进会,开展8轮网络检索指标核查,全市率先完成“四类案卷”100%全覆盖评查。
3.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成并实体化运行营商法治服务专区,常驻服务力量4名,进驻服务事项23项,相关工作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推广。联合县法院在经济开发区等地建立5个营商法治观察点,选育法治观察员,配套建立法治观察与涉企问题闭环处置衔接机制,相关工作被“法治浙江”简报刊发。深化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合规指导服务事项全面进驻企服中心营商法治服务专区,累计为30余家企业开展“合规法治体检”110余次。谋划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服务场景,成功入选改革协同地区。积极拓展涉外法治服务,“建设营商法治服务中心 服务企业涉外法治需求”项目中榜全省涉外法治“揭榜挂帅”项目。
(二)踔厉奋发、护航大局,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勇立潮头。
1.健全法治源头保障。谋划上线法审应用,对政府所有涉法事项和部门备案事项开展线上审查,11月份被列入全省数字法治监督应用汇演项目。建立常务会办公会议题审查和“法律顾问+司法局”双重审查机制,共审查龙潭水库、工业企业入园等重大项目决策事项120余件,参与讨论会30次,提出意见建议500余条。开展决策文件档案质量提升行动,共自查梳理整改问题200余个。持续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起草单位审查环节,共提出审查意见85条,采纳率100%。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行动,协同市局承接省级培育项目两个,完成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工作规则》《政府项目建设类决策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指引》等工作指南。加快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实体化运行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为村社提供合法性审查延伸服务,共任命县乡两级法治审查员19名,为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206件,备案70件。
2.深化复议应诉攻坚。开展行政复议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3.2万元。建立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的调解机制,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复议案件44件,行政复议实质化解率达57.1%。建立完善“庭前报备、庭中监督、庭后销号”的出庭应诉闭环工作机制,实现连续三年全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案例入选《浙江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典型案例汇编》。
3.狠抓执法监督协调。打造10家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共听取采纳意见建议23条,均整改到位;案件回访104次,回访企业满意率达91%。会同县检察院、综合指导办建立“综合督一次”执法监督机制,重点监督随意检查重复罚款、超越职权提高罚款标准等问题,共发现问题线索72个,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4份。
(三)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在厚植民生福祉中守牢初心。
1.加快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共开展1.3万场次,辐射群众16.1万人。谋划实施“一句话普法”活动,已推广“一句话普法”金句50余条,辐射群众15余万人次,获得省厅亓述伟副厅长肯定。开展省政协“送法律下乡”活动,获省政协王昌荣副主席、省司法厅徐晓波副厅长肯定。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飞行”抽测,共组织16批次1489人参与考试。开展行政执法单位“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常山县在司法部组织的关于推动政法机关带头守法普法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2.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力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共建成248个服务圈点位,成功打造云创mix青年国度等30余个精品功能点位,辐射周边2所学校和200余家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达99.32%。开展“青援联盟 法援护苗”“千所联千会”“法律援助八进”等活动,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1件、公证案件246件;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宣传活动10余次,参与未成年人数达300余名。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共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70余个,防范化解法律风险40余次,提供专业法律意见80余条。
3.加快培育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现各行政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至少5名。强化律师队伍建设,组织律师开展“法雨春风进大墙”“三八维权周”“520敬老日”等法律服务宣传活动,共解答法律问题500余个。打造“不动产+公证”继承服务新模式,提供不动产继承免费办理服务,已减免公证费用20余万元。
(四)强基固本、克难攻坚,在护航平安建设中彰显作为。
1.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完成搭建“54321”大调解体系框架,共调解矛盾纠纷9562件,调解成功率达99.86%,涉及金额共18919.92万元;衢州市委副书记、社工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杜兴林和县委书记、县长王永明均作出批示肯定。组织全县调解工作会议,完成人民调解协会换届并实体化运行,成功推选28名理事及领导班子。挂牌运行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化解跨省矛盾纠纷46件。
2.筑牢社区矫正安全稳定防线。完成建立跨省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和浙赣边际合作共建(常玉)社区矫正就业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社区矫正毗邻共建现场会活动,共组织两地200余名社矫对象实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获得司法部社矫局、省司法厅领导充分肯定,荣获衢州市司法局集体褒奖1次。建立社区矫正信用考核体系和常玉社区矫正协作机制,将两地在矫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纳入我县公安平安边界智慧安防系统,实时动态推送两地社矫对象越界预警信息。
3.强化重点人群教育管控。承办2024年“QNS”重点人员法制教育学习班,切实有效打击和遏制其组织活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共摸排涉重点人员重大矛盾纠纷4件。严格落实安置帮教对象核查衔接、必接必送等工作,新接收刑满释放人员336名,15名重点对象落实100%必接必送,目前全县共有刑满释放人员1300人(重点安置帮教对象52人)。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全市两级人民法院新收涉及我县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9件,审结80件(含结转10件),败诉5件,败诉率为6.25%,全市最高。败诉原因分析:执法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事实认定不清、主动履职意识仍需提高。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
局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积极参加“12.4”国家宪法日等宣传活动。坚持首题必政治,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一夜学等平台认真组织开展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共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5次,周一夜学30余次。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交流研讨2次,党组书记上专题纪律党课1次,下属4个党支部党员开展学习20余次。举办全省政法系统干警联学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等,全局党员干部参与共计200余人次,开展交流研讨150余人次。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在加强法治统筹上有为有方。召开依法治县委员会全体会议,谋划法治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为全年工作推进指明路径。牵头做好标志性成果培育工作,加快培育县乡法治政府“最佳实践”案例、“揭榜挂帅”项目。拓展法治督察线索来源,推动法治督察与多种监督方式衔接贯通,形成法治监督合力。聚焦法治建设重难点领域,开展专项法治督察。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培育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
(二)在打造温暖营商上善作善成。深化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落实重点产业合规指引“一业一册”制度,培育一批合规的示范企业、标杆企业,力争3年内覆盖“五个一”重点产业。强化开发区提质转型法治保障,联合公检法、县委社工部、社会治理中心、经信局、开发区等部门,在县科创中心打造法律服务综合体,将进驻商事解纷、商事仲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涉企服务,与其他部门协同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与云创mix青年国度公共法律服务点融合互补。落地运行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优化企业办事体验。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建强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引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执法监督“助企”一类事,开展行政执法检查重复扰企专项监督活动,开通“12345”热线的涉企执法问题线索反馈,配套建立涉企问题闭环整改机制。
(三)在推进依法行政上稳扎稳打。持续推进行政诉讼“双下降”,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月度例会制度,定期晾晒行政诉讼发案量、败诉率等重点指标,常态化开展重点行政诉讼案件分析和研判。加强重点领域案件发生防范力度,聚焦征地拆迁、信息公开等领域,强化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培训。强化执法监督纠错功能,加大对重大执法案件的督办力度。健全村级事项审查服务,建立“三联一群”工作机制,推广乡镇合法性审查系统学习中心、案例中心模块使用,开展合法性审查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提高村社涉法事项合法合规性。探索村级法律顾问管理新模式,与调解工作进行联动考核。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针对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存在内容表述不当被市局备案纠错问题,加强文件审查和管理,拟针对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环保等涉及民生和重大事项较多的重点文件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加强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及时通报问题文件要求整改。
(四)在优化法律服务上唯实唯先。深化“一句话普法”品牌打造,加强与动画、短剧等影视融合,为群众提供脍炙人口的“一剧化普法”。坚持关键少数与全民普法相结合,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明确领导干部、村级主官等公职人员履职应当分级分类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规章,结合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飞行”抽测、年度学法用法考试测试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全面提升公职人员法治素养。持续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融入未来社区建设、景点提升工程等项目,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不断发挥精品点位作用,切实提供法律服务质效。探索跨省公证新路径,推进公证业务“跨省通办”,推行无偿帮办、代办、陪办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五)在提升基层治理上固基固本。加快推动大调解体系建设,根据新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实体运行人民调解协会,设置调解“资金池”,着力构建具有常山辨识度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打造跨省“十所联动”工作机制,构建“1+10+N”基层治理模式,即以党委牵头,联合常山、玉山两地司法所、派出所、律所、资规所、市监所等十所力量,加强与法庭、执法队、检察室等N个部门协作,建立重点调解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在重点人员日常管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基层整体智治、全量闭环。打造社区矫正对象人机分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人机分离风险预警指标清单、人机分离风险预警评价、分值修复和反馈核查机制,增设AI自动视频点验功能,不断增强基层监管力度,力争省级以上试点。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