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常山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9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常山县“U”文化带动经济建设)

发布时间: 2024- 09- 06 17: 34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建议内容

近年来在常山县人民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常山县以“U”文化为中心,在地域的宣传和知名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常山胡柚,常山茶油,常山喝彩,等一系列的常山特色已被更多的国人知晓。在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我们在这些农产品和常山文化的背后还可以继续深入,产生出更多的效益。

1.进一步加深对常山双柚的研究,从口感、品种的改良深化到研究柚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通过常山胡柚研究院的研究我们已经清楚胡柚中存在着柠檬苦素,柚皮苷,新橙皮苷,诺卡酮等有益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食品医药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常山有着原材料先决的地理优势,但是在柚子,柑橘类产品的深加工这块,还是相当的薄弱,这使得农产品的经济利用率出于低级阶段,相对经济效益不高。

2.促进双柚产业链整合:推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整合,例如旅游、餐饮等,发展农旅融合、农餐融合等新业态:种植胡柚和香柚示范田,在胡柚结果期间推出胡柚收货节等,邀请明星举办丰收晚会,以胡柚拉动文旅和周边民宿和常山地域文化的发展。以双柚为主题在示范林附近或者特定区域建造特色民宿,以柚文化装饰民宿例如柚子洗面奶,柚子香薰 柚子等, 让客人将柚子文化带回家。

3.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常山县是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中药材种类多、品质优。可以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产品,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常山本地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应多于知名中药大企业联名合作(例如同仁堂,雷允上等,将小青柑一类的道地药材摆上他们的货架), 通过大企业的名气打开常山中药的销售市场,达到“借鸡下蛋”互惠互利的目的。

实话来说常山整体的经济在浙江属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但是常山也有自己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只要利用好我们自己的优势,相信通过常山人民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改变现状,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答复意见

胡宇宏委员:

您在常山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常山县“U”文化带动经济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县“U”文化带动经济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将该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常山县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打法,充分挖掘胡柚多重价值,充分发挥香柚的清香,胡柚的清凉,实施“双柚合璧,争创百亿”产业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全要素链、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2023年“两柚”产业总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全县10万从业人员增收12亿元以上。

目前,“两柚”种植总面积为12万亩(其中胡柚10.6万亩),总产量14.5万吨(其中胡柚14.2万吨),年产衢枳壳原药材6000多吨。目前全县拥有胡柚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200余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艾佳、天子),省级2家(天道、恒寿堂),规上企业6家,深加工企业21家。建有国家标准果园2个,国家胡柚强镇1个(青石镇),省级胡柚强镇1个(东案乡),省级胡柚科技示范园1个,省级农业现代园区1个,柚香谷省级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园1个。

常山“两柚”产业链突出,加工方面吃干榨尽一只果,围绕“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类系列产品定位,先后开发了胡柚膏、NFC胡柚汁、宋柚汁、衢枳壳冻干片、精油面膜等92款精深加工产品,深加工率达到45%,2023年加工产值达到36亿元。品牌效益明显,培育“一份常礼”区域公用品牌,常山胡柚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成为“中国气候好产品”,并进入19届亚运会官方指定供应产品名录,“常山胡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5.77亿元,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达103.97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常山县围绕“两柚”为核心的农业特色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胡柚果实品质一致性还需提高,特别是散户基地投入少、管理差,标准化技术推广到位率低;深加工领域核心技术门槛有待提升,深加工附加值转化需要进一步加强;胡柚城市封面建设不够系统丰富,在“柚城”融合、地标建筑、景观节点、文创产品等方面打造不足,文旅带动较弱。

三、下一步发展重点举措

围绕 “U”文化带动的县域经济建设,下一步将继续着重聚焦以下几方面:

(一)强根固本、保优势,稳定“两柚”规模。破解种植发展空间难题,充分利用可开垦的山地资源和不宜垦造耕地的园地,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对老旧低产低效园地进行品种更新换代;打造香柚产业“地瓜经济”示范典型,探索国企、民营合作,采用入股总部、合建基地的利益捆绑模式,助力柚香谷在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发展香柚种植,做大常山总部香柚加工业及上下游产业。保障“两柚”品质。促进基地规模化发展,实施“百千万”优质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基地道路、电、水、渠、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加大胡柚专用肥、完熟栽培、控水栽培、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推广率、使用率。培育“两柚”人才。借力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专家团队,培育更多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强化营销型人才培育。拓展“两柚”资源。丰富芸香科柑橘类种质资源库;发展鲜食型、加工型、药用型等多种育种方向;扩大“两柚”优质苗木存量,繁育优质苗木150万株。

(二)育强做大、扬特色,做大“两柚饮品”体系。依托“浙大(常山)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香柚(常山)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持续挖掘加工潜力,大力研发U系列新产品,U系列产品总数突破100个;推进二氢查耳酮提取、HPP超高压生产线项目,2024年实现“两柚”加工产能超100万吨,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其中双柚汁(宋柚汁)产值达20亿元以上。扶大育强壮龙头。完成柚香谷公司“两柚”地瓜经济总部建设;完成艾佳果蔬新建2万吨果蔬汁生产线项目,做大NFC胡柚果汁;建设天道中药饮片公司衢枳壳产销中心,实现单品产值突破0.5亿元。培育新兴加工主体。加快完成爽柚柚、柚源、慧宝等新兴胡柚果汁生产企业建新生产线,扩大饮品产能;启动实施展宏生物衢枳壳1000吨提取项目。

(三)锚定关键、谋未来,攻克关键技术。聚焦“两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和关键技术研发,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力开展胡柚良种选育、品质提升、药用研究、宜机化改造等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力争每年完成技术攻关类课题10项,成果落地转化3项以上。加快常山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持续加强与国家药典委对接,加快常山胡柚收入《中国药典》2025年版工作。打造科技平台。深化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柑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完成常山胡柚省级科技园区的创建,并申报创建“两柚”全国农业科技园区。招引潜力企业。对接或招引重庆檬泰生物、元气森林等头部加工企业,利用胡柚皮渣提取果胶产品,胡柚青果开发青柚汁等产品,储备产业后续发展动能。

(四)拓展市场、强品牌,提升营销方式。加大胡柚线上线下队伍建设,重点培育有市场带动力的鲜果贸易龙头企业、电商、微商,培育本土带货主播。提升品牌价值。开展系统宣传,打造“一份常礼” “常山胡柚”等公用区域品牌;发挥功能水果特性,鼓励胡柚进入大型平台、高档商超、精品水果市场销售。提升文旅活力。持续举办“UU音乐节”“赏花问柚”等活动,多形式开展胡柚系列文化节庆活动,打开文旅发展新局面;实施“艾佳.佑缘园未来农业园”文旅项目,提升香柚三产融合项目;提升胡柚娃形象,全方位开发胡柚文创产品,提升文化影响力。突出胡柚特性宣传,讲好胡柚故事,力争常山胡柚筑坎撩壕栽培系统入选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升打造城市封面。把“两柚”元素充分融入整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中,建设一批地标建筑、景观节点、主题酒(商)店;建好文化街、主题公园、展示馆、观光大道。要让胡柚元素充满整个城市各个角落,需要全民总动员,全社会总参与。让“两柚”产业成为国家级“土特产”,变成柚农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