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09- 06 17: 32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尤其对山区26县来说,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常山县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打法,充分挖掘胡柚多重价值,充分发挥香柚的清香,胡柚的清凉,实施“双柚合璧,争创百亿”产业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全要素链、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2023年双柚产业总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全县10万从业人员增收12亿元以上。常山双柚产业链突出,加工方面吃干榨尽一只果,围绕“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类系列产品定位,先后开发出90多款精深加工产品,深加工率达到45%。2023年度常山县“一只果”产业在全产业链产业发展及工作所取工作成效明显。
二、现状与问题
常山胡柚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栽培变种,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兼具药用、食用特性,适宜加工,果实类加工产品可以从青果、果肉、种子、囊衣、果皮进行综合应用,目前利用率最高的为果肉产品,特别是“双柚汁”体量越来越大,目前加工产值达到30多亿元,如艾佳、柚香谷、天子等规上企业,单个企业产值都在5亿元以上,产量巨大,产生大量的皮渣和加工废料。如按照4万吨加工果计算,其中25%为果皮,果皮量多达1万吨,目前真正高值化利用的不到1千吨,其余的大多用作饲料、有机肥等,对皮渣利用存在以下短板与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缺乏胡柚果皮的系统性药理研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常山胡柚成熟果皮的研究局限在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等方面,较少涉及毒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也未见省疾控等权威性检测机构的毒理性试验报告。目前在果汁类饮料等加工企业,使用果肉作为原料的过程中,工艺会涉及带皮榨、整果榨等,但食品原料目录中未见胡柚果皮,缺乏相关安全性药理证明。
二是缺乏胡柚果皮的应用标准。目前常山胡柚相关的标准主要集中在种植端,如《常山胡柚》国家标准,《中药材衢枳壳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绿色食品常山胡柚生产技术规程》《常山胡柚等级规格》等团体标准,加工类的也仅有《常山双柚汁复合果汁饮料》团体标准,未见胡柚果皮相关的标准。
三是缺乏使用胡柚果皮体量大的主体。常山县现有的18家加工企业主要以饮料类为主,胡柚果实通过制备果汁后,大量果皮都被低廉的处理,没有得到高附加值得应用。如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都是以果汁加工为主的企业,5家规上企业有3家是饮料类,1家药用类,1家冷冻果蔬类,没有体量大的使用果皮的企业,无法匹配现有果汁加工的体量。
三、下一步建议
建议发挥胡柚研究院作用,牵头其他研究机构、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等开展研究,加大果皮使用的技术资料支撑,建立技术壁垒,扩大常山胡柚加工应用面,提升加工率。并加大对果皮利用企业的招引,提升常山胡柚的综合利用率,推动胡柚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三方面建议。
一是摸清加工底数,理顺加工脉络。加大对常山胡柚(柑橘)加工产业的摸底调查,特别是果皮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浙江省柑橘果皮进出口的情况,形成调查资料,理出加工产品种类、单品胡柚消耗量数据图谱,理顺近期、长期加工发展方向。
二是开展系统研究,形成技术支撑。开展常山胡柚(柑橘)果皮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毒理、药理等数据检测及研究分析,形成报告。并申报常山胡柚果皮浙江省地方性安全标准,解决胡柚果皮可食用性的问题,为加工企业做好技术支撑和标准基础。
三是精准招引企业,做好产业配套。加大对常山胡柚应用企业的精准招引,特别是对果汁饮料加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招引。如果皮、果胶、精油、膳食纤维类、香料类加工型企业,可以提高胡柚的综合利用率,延伸、补足产业链条。
答复意见
徐小忠委员:
您在常山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常山“双柚”产业中果皮(渣)综合应用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常山“两柚”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提案中提出的各项建议,局领导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等业务科室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摸清加工底数,规划加工方向
一是系统梳理。县胡柚研究院借助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契机,联合浙江大学(常山)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香柚(常山)发展研究中心平台,对常山“两柚”产业进行系统梳理,绘制产业发展鱼骨图。目前,我们县域内有深加工企业21家,其中5家企业建有研发平台、专家工作站,12家企业建有实验室,尚无使用果皮、(渣)量产的企业。二是规划方向。制定《常山县“两柚一茶”加工制造业发展规划》,按照“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产品体系,系统规划深加工方向,每个品类每年推出1-2款市场受众度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展“两柚”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布局市场。坚持“跳出常山发展常山”,以“地瓜经济”理念,把产业藤蔓延伸到北纬30度的柑橘黄金种植带,支持引导柚香谷、艾佳等龙头企业在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区打造10万亩高标准“两柚”种植基地,并建立辐射“13省4市”的产品销售网络。
二、开展系统研究,形成技术支撑
一是系统研究。县胡柚研究院、县检验检测院、县疾控中心等组成“常山县营养与健康联盟”。发挥各自特长,系统开展常山“两柚”果皮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毒理、药理等研究,采集检测数据,研究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制定标准。整理常山“两柚”(柑橘)等研究资料,申报常山胡柚果皮浙江省地方性安全标准,解决“两柚”果皮可食用性的问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于5月31日,对该标准立项建议进行专委会论证,为加工企业做好技术支撑。三是成果转化。近2年,胡柚加工企业为主成功申报省科技厅“胡柚全果高值化利用加工技术和应用”“胡柚药用资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柑橘NFC果汁及皮渣高附加值成分绿色联产技术研究”等3个“尖兵”“领雁”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成果转化可为产业发展形成技术支撑。
三、强化招商引智,做好产业配套
一是精准招商。立足常山现有资源,发挥集英农机作用,研发推广应用适应丘陵地形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赋能“两柚一茶”提质增效,保障加工原料。对接檬泰生物,开发胡柚果胶产品,招引天道总部,做大”衢枳壳”产业。二是人才培养。制定《常山县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锚定“十百千万”目标体系,依托田间学校、校地联动、人才飞地等模式,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为“两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政策保障。支持“两柚”发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省农业农村厅为常山县量身制定《关于支持常山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培育做强“两柚一茶”产业》,市级专题制定《“三大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常山县“两柚一茶”纳入农业产业重点培育名录,县级配套《“两柚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加快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等13个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及政策,为产业发展做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