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09- 06 16: 34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多年以来我县坚持紧抓“一只果”不松懈,以系统思维,创新打法,充分挖掘胡柚多重价值,在产业规划、政策导向、要素配套上深耕发力,将“一只果”“吃干榨尽”,走出了一条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之路,使胡柚成为浙西大地奔富路上的“致富果”。反之,“一方石”的影响力与之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县作为“中国观赏石之乡”,辖区石资源丰富,但在新形势影响下,我县的石产业发展凸显出规模企业少、产品档次低、集中度不高等短板,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推动石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助推我县乡村共富的重要力量。青石镇作为我县石产业的龙头乡镇,下面就以青石镇为例,解剖麻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石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石产业企业仍以小规模、分散式的传统农户为主,产业资源、资金资源分散,经营户之间销售渠道与客户资源相对保密,存在“单打独斗”现象,难以形成行业规模。以青石镇为例,217家石产业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下185家,占比85.25%,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仅16家。本地缺乏石产业龙头企业,部分经营户小富即安,存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现象。
二是产业专业人才短缺。从数量上看,镇域内共有83名石产业的专业人才,很多企业都没有相应专业人才。从年龄结构上看,现有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在45-60岁,年轻一辈外流严重。从人才类型上看,镇域内石文化产业人才多以传统石匠为主,有文化、懂设计、会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石农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等相关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三是石文化产品特色不明显。微景观造景、镇纸、伴手礼等文创产业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产业链拓展受限,且受专业化生产线限制,部分高难度石产品只能委托外地企业生产。对于石文化挖掘不够,有待进一步开发,限制石产业壮大发展。
二、意见建议
(一)聚产业,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汇聚能量
1.聚焦总部基地打造。大力培育头部企业,按照“1+N”模式,培育、聚拢石博园、奕宸文旅、砚瓦山市政园林景观、青石板材、财强石业、大芳亭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吸引在外产业经营户抱团回归,形成石文化产业公司联盟,成立石文化产业总部基地。
2.聚力重点项目推进。谋划实施石文化产业共富项目,重整石博园一二三期资源,建设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石宿、直播、研学新业态,打造“赏石+研学+旅游+体验”集成的赏石文化长廊。扩大宋韵石文化产业版块,提速石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推动东方巨石阵与台湾永龄集团合作建设石疗康养基地。以萱蘇汐谷高端民宿带动打造破船坞民宿集聚群,形成石文化产业辐射圈和石文化旅游集聚圈。
3.聚合一体发展格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完整构建石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产业发展2.0版。依托石产业现有资源,成立石产业培训基地,整合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的培训资源,制定新型石商培训计划,健全和完善培养标准、使用评价,定制培训课程,将雕刻、装运摆放、景观设计、施工等石技艺纳入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需求开展人才分类培训加强校企合作,与职业中专共建“柚都石匠”人才培育学院,开设盆景制作、景观工程经营管理课程,培训“石工匠”;依托高校专家工作站开展石文化高端人才培育养成,聚集更多“石大师”。
(二)重引导,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明灯引航
1.引导打造石文化产业示范带。围绕“石文化”元素打造特色精品村,创建A级景区村庄,统筹资源,完善配套。沿320国道、S221省道,串“砚瓦山园林、马车盆景、和尚弄石材、水南观赏石”四村为一线,打造石文化产业示范带,建设并提升特色石文化街区。制定“优质石企推荐榜”,开展“百家争艳”美丽企业创建,规范石材堆放与用心造景相结合,实景打造企业庭院园林景观,做成美丽企业样板示范。
2.引导行业规范经营。凝聚常山石文化产业地域品牌共识,打造“特色名片”。组建青石镇石文化产业协会,推动建立成套的常山石文化园林景观品牌统一规范及审核准用机制,打造石文化产业规范新标杆,吸引企业抱团发展,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青石镇石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
3.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与城投、农投合作发展机制,引导石文化企业参与城市赋能行动和美丽常山建设。创新石产业应用新技术,由“卖原石”升级为精致造景、园林养护等“卖景观”“卖创意”模式,建立覆盖全国、享誉国际的园林景观打造及养护服务“星图”。牵引嫁接电商直播元素,用好直播产业现有资源,开辟石文化产业触网触电新路径。搭建石文化产业回归创业中心、石文化展示展销中心和石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等平台,吸引乡贤回归。搭建“个体户、规下企业、规上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断升级,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创新活力。
(三)强赋能,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添翼振翅
1.文化赋能,提升品牌效应。引进龙头企业,推进石博园持续建设,加快与东方巨石阵景区融合发展,建设集观赏石展示、研学、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文化创意基地,打造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强对石文化理论研究,结合“宋诗之河”打造,征集典故、创作故事与喝彩歌谣、策划影视作品、举办石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深挖石文化内涵。举办景观园林设计大赛、园林艺术精品展,鼓励石文化企业参加园艺博览会、文博会等,提升青石镇石文化产业知名度
2.政策赋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制定并落实“电商扶持”“专项债”“石头贷”“税收返还”“资金奖补”等政策,打造四省中心石交易市场,吸引桂、闽、滇、鲁等省份石产业经营主体向常山集聚,做大数据流量。探索制定石产业行业标准,强化常山在全国、全球石产业中的权威话语权。借鉴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模式,通过政策补台,规范常山石文化产业从“零担”转向“规范”,发展为“国际化”特色产业。
答复意见
何菊代表:
您在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打造石文化产业示范带,助力“一方石”高质量发展的议案》由我单位办理,经承办人员与您充分沟通,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您所提的第一点建议是:聚产业,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汇聚能量。聚焦总部基地打造。聚力重点项目推进。聚合一体发展格局。
我单位的解决措施是:
1.制定《常山县“一方石”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将招引培育头部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石产业链条纳入整体规划方案之中,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负责具体落实。
2.县发改、经信等6单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常山县石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发改〔2023〕50号)文件,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全县石文化产业发展。
二、您所提的第二点建议是:重引导,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明灯引航。引导打造石文化产业示范带。引导行业规范经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我单位的解决措施是:
1.在石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方面,向县政府建议由县发改局(县服务业发展中心)为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从产业规划、政策引导、行业规范等方面推进石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2.培育和引进石材加工、设计、创意、旅游等头部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完善。目前主推石材加工企业和经营设计企业上规模,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引进创意、旅游等头部企业项目,要求相关职能单位加快青石镇已落地的石文化项目加快建设。
三、您所提的第三点建议是:强赋能,为石文化产业发展添翼振翅。文化赋能,提升品牌效应。政策赋能,加大扶持力度。
我单位的解决措施是:
1.深入挖掘历史经典产业,组织申报省级历史经典产业名录,目前已向衢州市推荐我县石文化产业,石雕等工艺美术等产品的调查报告材料。
2.积极向上申报创建省级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专业工作室。
3.建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青石镇统筹谋划石文化产业配套设施并纳入相关产业专项、空间规划,按程序落实用地审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助推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