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09- 06 15: 29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心理健康是构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指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关乎于国家的大事。然而,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厌学、网瘾、亲子矛盾等现象十分普遍,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问题频发。因此,我建议,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家长们普遍缺乏专业性知识,他们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表现只有一个大概且模糊的认知。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较为关注,但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师资非常紧缺,其他老师在指导学生心理问题时缺乏专业知识,辅导效果不佳。因为心理健康教师不够,所以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和数量非常有限。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已配备了一两名专业的心理教师,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培训,除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进行集中统一培训,提升老师专业知识;
2.加强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家长课堂,普及抑郁症,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相关知识;
3.培养大量专业的家庭教育导师,固定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4.加强中小学生网络健康监管,对诱导、误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平台坚决打击、关停。
5.从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研究改革评价制度,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要抓好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需要政府、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需要专业化、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问题可以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答复意见
张丽君代表:
您在常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下,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引,全面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加强和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阵地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硬件投入保障
目前,我县共有3所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衢州数字工业学校、紫港中学、城南中学),6所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点学校,35所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实现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全覆盖。通过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信箱、开放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咨询、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完善,印发《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常山县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工作专班》,落实好“三机制”、“三清单”,专题排摸风险,强化预警研判,强化落实落细,强化责任职守。构建起以校领导、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课教师分层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教育实践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目前全县各中小学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高中学校实现了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全覆盖,初中和千人以上小学实现专职教师配备。全县教师心理健康C证持证率达92.5%。家庭教育指导师68人,青春健康教育师36人。
(四)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德心融合的心理健康活动样态
全县各中小学按照要求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月/周,通过校园心理剧本、主题班会、健康主题教育、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心理专家进校园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知识普及。在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融入心理健康内容,形成德心融合、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五)加强社会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心理健康工作氛围
全县各校积极推进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者结合,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家长亲子沟通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大力开展“千师访万家”主题家访活动,规定每年寒暑假、开学前后必须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增进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相互了解。积极与卫健、公安、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合作,开展法制、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家庭教育等主题讲座。
(六)加强心理筛查,强化心理高危学生的动态跟踪管理
每学期开学初,各中小学利用测评软件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筛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个案访谈等形式,综合运用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心理老师的二次筛查、评估,摸清六类学生动态,重点掌握心理高危学生详细情况并及时上报省平台。采用行政、业务双轨运作方式进行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通过行政督查落实工作责任。及时排查重点预警对象的心理状况,加强预警干预,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体。学校的三类学生预警库实现动态管理、双周更新省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动态管理平台数据,及时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对于三类学生,积极做好转介工作。
二、下步举措
(一)进一步强化心育保障机制。一是全权保障心理队伍建设。按照“专业专职,兼职培专”的原则,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介入,让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兼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之具备专业心理健康工作素养能力。根据“聚焦短板,急事急办”的思路,在2024年教师招聘中,向心理健康学科倾斜,优先保障引进2—3名心理健康教师,补齐初高中专业专职教师短缺问题。探索解决心理健康教师待遇保障,打通培训政策扶持通道。二是全力推进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争取在9月份全面建设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发挥中心功能,规范全县学校心理测评系统,实现县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归集。全面摸排整治学校违规挤占、挪用心理辅导室工作,即查即改。统筹各方资源,服务全县师生。三是全速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确保家长学校全覆盖;协同妇联、卫健、公检法、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资源,举办家长培训班,每学期开展1-2次专题培训,融洽亲子关系;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法律法规教育,开通心理热线、规范心理咨询,及时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预防心理极端事件发生。
(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课程开设的规定要求,在学期/学年段内全程督查,严肃考核。二是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多形式、实打实落实音、体、美、劳等活动开展,确保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落到实处,以五育促心育。
(三)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县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信息联通共享和联动协作推进机制,建立县级心理健康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按照各自职责以及分工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红十字、民政、卫健、共青团、文明办等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工作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以上是我单位对您所提建议的解决办法,如您还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与本建议具体承办人王晓倩,电话:15167755631或分管负责人唐金木,电话:13587117862联系。
感谢您对我单位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