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 09- 10 09: 43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三衢山景区位于常山县城北约10公里的宋畈乡及灰埠镇,面积为11.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6′-32.3′,北纬28°58.6′-29°00′。
景区为灰岩岩溶地貌,与云南石林的壮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三衢山同时又是奥陶纪晚期(4.4亿年前)的一个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
三衢山因生物礁和优美岩溶地貌的结合而珍贵。
景区的主要景观是三衢山礁灰岩剖面,古生物化石和幼年期的岩溶地貌。在这里,掩映在绿色藤蔓中的溶沟石芽美轮美奂,在地质背景的控制下,形成了城堡石林、天井石林(天坑)、小顾山岩溶凹地、紫藤峡谷、仙人洞等典型的地貌景观。让我们在游览欣赏的同时,寻找这些美景成因的科学证据。
三衢山组藻礁灰岩形成于距今4.35-4.45亿年的晚奥陶纪海洋中。早期为巨大的绒毛藻灰泥丘,晚期为珊瑚-层孔虫-藻礁,产出丰富的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化石。
景区岩溶地貌的宏观特征是峰丛和岩溶凹地,微观特征是石芽和溶沟。形态上表现为各类象形动物、城堡、长廊、天生桥及这些单元组成的石林。这些景观或典雅精致、曲折幽深,堪称“江南一绝”,或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有世界最大 “象形石动物园”之称,或气势宏伟,寓美于奇险之中,有“华东第一大石林”之美誉。
山上的藤木植物,以四季碧绿的紫藤为多,厚实、椭圆的叶片紧密相间,形态各异粗细不一的藤茎盘根错节,韵致独特。有若巨蟒,葡伏缠绕;有若游丝,飘逸舒张,成为一个天然“紫藤园”。阴凉的幽谷和潮湿的岩缝里隐生着许多名贵药材,有属九大仙草之列的铁皮石斛、野山灵芝、千年首乌等,为景区增添了无限灵气。满山遍野的九头兰、紫藤花、桂花、杜鹃、紫嶶、杨梅、山楂、悬钩子、猕猴桃等奇花异草四季争艳,三衢山又似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礁灰岩风化表面呈灰白色,整个三衢山因而如雪山般巍为壮观,极具特色。园内四季碧绿的紫藤或缠绕奇岩怪石,或自成绿色屏障。白与绿相映生辉,这种独特的景观被誉为“翡翠石林”。
宋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曾这样赞叹三衢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历代文人的诗词,民间艺人的传说。
《隋志》记载:“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三衢山历史悠久,文史丰厚。唐《元和郡志》记载:“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并记载了尉迟公建城以三衢山命名“衢州”的历史,后人称三衢山为“衢州的母亲山”。
据《韶山毛氏族谱》卷首凡例记载:“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就是说毛泽东祖籍在三衢。北宋名臣赵抃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为世人称道,告老还乡时“一琴一鹤”相伴,两袖清风,被世人传为佳话。位于三衢山西坡“赵公岩”是赵抃年轻时避难读书之地,后人因感其刚正,在其逝世后自发到此洞焚香、敬拜,以颂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