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45/2024-862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 成文日期: | 2024-07-24 |
发布单位: | 县监管办 | 有效性: |
02165835-045/2024-86219
主动公开
-
2024-07-24
县监管办
发布时间:2024-07-24 17:31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于公开征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的公告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我县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相关要求,现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开征集2024年度常山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线索。
一、线索征集范围
(一)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1.内部程序控制和决策约束机制未建立或不健全,对影响中标结果的资格条件、评标因素、评标方法,未规范使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或未经招标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由经办人和个别人员擅自决定。
2.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违规认定项目属于可以不进行招标的项目,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进而违规直接发包,违反“七个不准”要求。
3.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未取得招标事项核准批复文件就开展招标活动,以及未达到招标条件就开展招标活动,导致投资规模超限或不合理工程变更。
4.应进入县交易平台交易未进入,规避监管。
5.编制的招标文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违法违规提高投标门槛或降低投标门槛,设置特定业绩、奖项或与项目实际不符的技术要求,进而量身定做指向特定投标人。
6.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其他信息,或者泄露标底。
7.授意招标人代表或招标代理机构在评标评审过程中,通过明示或者暗示向评标评审专家提出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
8.招投标环节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领导班子决定、会议纪要、行政命令等方式明示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选择指定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通过请托、打招呼、授意遥控等方式暗示或暗中要求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确定中标候选人。
(二)招标人串通投标
1.与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或评标委员会成员串通,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暗示或者纵容围标串标等方式,为特定投标人入围、中标提供帮助。
2.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
3.私下接触投标人、中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收受投标人、中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4.胁迫其他潜在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胁迫中标人放弃中标、转让中标项目等强揽工程。
5.要求中标人使用指定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
6.要求中标人转包、违法分包工程建设项目,甚至直接指定分包单位。
(三)投标人违法违规行为
1.通过受让、租借或者挂靠资质投标。
2.投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其他投标人或评标专家串通投标。
3.投标人存在中标后转包、违法分包等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评标专家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1.评标专家或评标委员会权力寻租,收受他人好处为他人谋取中标提供便利。
2.评标专家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对其他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独立评审施加不当影响。
3.接受他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等不认真不公正履职行为。
(五)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
1.要求招标人以设定不合理的入围门槛条件、为特定投标人定制招标条件、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暗示或者纵容围标串标等方式,为特定投标人入围、中标提供帮助。
2.擅自指定工程建设物资生产商、供应商,或者要求招标人使用指定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
3.违规要求有关单位转包、违法分包工程建设项目,甚至直接指定分包单位,或者要求招标人违反合同约定压缩工期、赶进度,影响工程质量。
4.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通过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在项目承包、工程招标投标等方面谋取利益。
5.领导干部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其他特定关系人以及其他人员打着领导干部“旗号”,利用、冒用、盗用领导干部的名义插手干预工程招标投标或承揽工程。
二、征集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至2024年11月30日。
三、征集方式
(一)举报电话
0570-5663080
(二)举报邮箱
csxjgb5663080@163.com
四、注意事项
欢迎社会各界提供问题线索,积极投诉举报,举报人须说明相关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项目、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我们将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处理情况将及时反馈,典型案例在媒体通报曝光。各部门要严格保密举报人信息,切实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对谎报或者借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