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35/2024-850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5-22 | |
发布单位: | 营商办 | 有效性: |
02165835-035/2024-85029
主动公开
2024-05-22
营商办
发布时间: 2024- 05- 22 10: 23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常山享有“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之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山考察走访油茶生产企业,对常山要发展好油茶产业提出要求。20年来,常山县市场监管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油茶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做优做精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常山油茶产业基础优势向发展胜势转化。目前,常山先后荣获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国家油茶公园等“国字号”牌子,全县油茶种植面积28万亩,油茶产量1800余吨,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有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40余家,精制油加工能力企业8家,山茶油及衍生产品共50余款,全产业链总值达13.53亿元。
一、 聚焦三大协同体系,打造质量共治格局 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将健全标准、加强“品字标浙江农产”培育、发明专利、实施油茶作坊改造提升等工作纳入《常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年-2025年)行动方案》,相关工作全部给予政府资金奖励扶持,并将平台依托主体争创国家山茶油检验中心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聚力联建体系建设,集聚林水局、农业农村局等多方资源和力量,打通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能级,形成质量基础设施要素集约高效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体系。目前已引进省标院、方圆检测、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浙江大学—常山油茶联合研究中心等省级高水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构入驻,有入驻专家17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6人。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出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平台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投诉和反馈处理、机构库和专家库管理等配套制度,对服务平台建设、平台管理规则、服务主体规范、平台管理职责、人员岗位职责等进行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力推动平台常态高效运行。 二、 聚焦三大基础支撑,打造质量先行样板 强化检验技术支撑,目前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配置200人培训室、接待会谈室、服务受理区、82个实验室等完整功能区,现有仪器设备2800万,关键高精尖设备自有配备率达92%,具备开展检测参数379个,其中山茶油相关参数36个。平台检验检测服务辐射至广西、江西、湖南等地。 强化品牌标准支撑,以“油茶标准看常山”为目标,先后制定《常山山茶油 地理标志》国家标准、《常山山茶油》浙江制造标准、《山茶油》《特、优级油茶籽油》《木本油料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团体标准、《常山国家油茶公园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相关指标远高于国标《油茶籽油》,成功举办全国《油茶》林业行业标准宣贯会,与浙江大学共同制定的油茶籽油标准成功获美国药典委批准,被列入《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助力“常山山茶油”先后获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品字标浙江制造”(自我声明)企业1家。 强化产品质量支撑,加强山茶油生产过程和产品溯源监管,目前已全覆盖完成“阳光工厂”建设,产品全覆盖纳入“浙食链”数字化全链条监管系统,23家数字化种养基地全覆盖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指导30家油茶生产加工单位完成硬件和软件升级改造,建有省级“名特优”油茶作坊3家、“5S”管理油茶作坊3家。 三、聚焦三大服务模式,打造有感服务品牌 平台“一站式”集成服务。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9个服务板块,面向产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综合服务。截至目前,服务平台已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689家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直接减免费用100余万元,先后5次组织油茶相关企业到湖南、江西、福建等各大油茶产区考察学习。 微信“一码U办”实时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全程代跑咨询平台,微信点单,随叫随到,通过线上接单—线上线下结合代办—线上反馈的方式形成服务闭环,切实打通服务市场经营主体的“最后半米”。截至目前,已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00余次,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 线下“质量特派员”问需服务。平台入驻专家通过“质量特派员”“亲清联络员”服务模式,除每月固定27日对企业开展问需问效外,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不定期上门服务,“一对一”进行质量把脉问诊,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截至目前,成功助推常山山茶油荣获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地理标志二等奖,全程指导东茶公司投资3000万元打造油茶生产数字化样板,助力“常发油茶”研发山茶油玉米肽凝胶糖果上市销售超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