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231352682/2024-837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2-29 | |
发布单位: | 县市场监管局 | 有效性: |
1133082231352682/2024-83775
主动公开
2024-02-29
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4-02-29 13:4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常山县市场监管局立足中心大局、围绕主责主业,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刻领会“无感监管、有感服务”新理念,强基础、谋发展、求突破,推动各项工作攻坚破难,取得实效。获评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先后荣获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省市场监管系统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等表彰。《常山以知识产权“四聚焦”推动胡柚产业高质量发展》获省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文海批示肯定;《常山县创新胡柚地理标志知产运用与保护赋能县域特色经济提质增效》获衢州市副市长田俊批示肯定;《常山做优做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彭育忠批示肯定。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用心用情,优化有感可感营商环境。
——创新“一码U办”,注册登记再提速。聚焦个体户从业者地处农村偏远、经营者老龄化等问题,迭代升级“小丫代跑”线下服务,搭建线上“一码U办”咨询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办事群众解决反复修改材料困扰,提供难题指导点对点、远程办件一对一、办事材料提前知、实时审等各类咨询服务2015余次,全力助推营商环境“审批最少”“流程最优”“速度最快”“成本最优”。同时,推进“跨省通办”改革,同玉山县局搭建合作框架,目前已实现两地食品许可证通办。
——组建“质量红管家”,服务企业再深入。通过“一企一方案”,开展预约式、上门式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全年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18家、“品字标浙江农产”企业1家、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6家、首席质量官8名,新增主导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1项,常山阿姨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并获优秀等次,引导17家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成功指导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山县供电公司获评2023年全国优秀管理小组、浙江浙能常山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和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获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鼓励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工作,办理知识产权质押13.11亿元,助企金融贷款7540万元,惠及企业30家。组织40家高校、社会团体和精密基础件产业上下游企业成立“知识产权联盟”,规范联盟工作标准体系,共享联盟专利技术,建立精密基础件产业专利池,6家理事会单位提供63件专利签订实施许可,供联合会会员单位免费使用。
——打响“放心消费在常山”,城市赋能再提升。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在常山”建设,服务指导放心消费单位55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05家、放心工厂67家、放心消费商圈(街区)1个,有力提升放心消费质量。畅通群众投诉渠道,截至目前共处理各类咨询举报投诉126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3.3万元。
(二)提能蓄势,交出可圈可点共富答卷
——持续深耕常山胡柚知识产权全链保护。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全省3个、全市唯一;推进常山胡柚国家示范项目核心区2000亩,示范基地10000亩。联合相关单位、协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专项检查行动,覆盖全县5家山茶油企业、11家常山胡柚专业合作社。常山胡柚入选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成为浙江省入选的3个地理标志之一。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集成改革获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并被推荐参加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评选。
——深挖细掘常山“两柚一茶”药用和美妆资源。积极推动衢枳壳入药典,被列入省局2023年中药助共富支持项目清单。已研发生产“柚”香精香料、“柚”洗护产品等13个化妆品。助推新昌乡丝瓜络共富产业园与企业达成药用合作协议,为产业园增收180余万元,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创新我县生态美妆发展路径,特色明显,在2023年全省化妆品监管人员工作培训班上,县市场监管局作为全省4个市县局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经过不断地向上对接争取,浙江省化妆品经营者主体责任清单和经营治理集成式改革研讨会成功在常举办,2023年生态美妆产业链对接会于11月23日在常山举行。
——做优做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浙江省山茶油质检中心基础上,抓住县油茶综合体建设契机,建设完善常山油茶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提供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帮扶指导。目前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配置200人培训室、接待会谈室、服务受理区、82个实验室等完整功能区,现有仪器设备2800万,关键高精尖设备自有配备率达92%,具备开展检测参数379个,其中山茶油相关参数36个,平台检验检测服务不但覆盖本地产业企业,还辐射至广西、江西、湖南等地。相关工作获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彭育忠批示肯定,被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
(三)提质增效,全力守牢守好安全底线。
——提升数字赋能智治水平。认准跑道,全面贯通省市场监管局相关数字化平台,“外卖封签”使用率达100%,“阳光厨房”覆盖率达93%,在产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覆盖率100%。37家食品小作坊已纳入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依托浙食链平台,实现厂区视频监控的接入和小作坊信息的录入。11家胡柚深加工生产企业、8家山茶油生产企业均完成GM2D赋码改造,覆盖品类超60种。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均已通过“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在线完成分类评价。
——全力以赴除险保安。《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平安护航亚运“百日攻坚大行动”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外卖骑手群体管控等九大方面百日攻坚任务,全力护航亚运。特种设备案件查处创新高,目前共计出动检查人员1276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02家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0份,针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立案15起,罚没款58.21万元。聚焦亚运知识产权领域,捣毁制假窝点1个。重点查处食品领域中非法添加、抽检不合格等违法行为,办理案件41个,罚没款18.2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完成12家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和35家阳光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2家,惠及周边5000多名群众,其中1家五星级民生药事服务站为2023年全省4个站点之一、全市唯一;打造全县首家24小时便民的“云享·智慧药房”2个,覆盖社区7个,辐射群众4万人。
(四)党建统领,锤炼勤廉并重“市监铁军”。
——创新机关党建模式。以打造“市监领跑者”党建品牌为核心,构建“党建项目化、支部战队化、战区赛场化”机关党建新模式,激发强劲红色动能。深化支部“六个一”创建,组织开展“秤廉心”、“廉通车”等党员先锋活动50余次,充分促进党员干部作风争实、服务争优。坚持以“支部书记领办党建项目”创新服务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先后实施“一码U办”“质量红管家”等18个党建项目,获得衢州市“有礼先锋”优秀党建服务品牌。
——构建清廉创建体系。以打造“蓝盾清风”清廉品牌为抓手,构建“6U”(U提醒、U警示、U心得、U监督、U整改、U指数)创建体系,着力打造“学—悟—行—督—改”五位一体闭环机制。打响“廉通车”“秤廉心”等清廉品牌,按照“1+9+2”创建标准,细化颗粒度,实现全覆盖。同时,创作了一批具有常山特色、市监元素的清廉短视频、墙画等作品,厚植廉洁文化,荣获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县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直属分局创新“廉通车163”工作法,组建“廉通车”党员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学廉、讲廉、送廉活动,荣获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清廉单元建设基层所成绩突出单位。
——抓好主题教育落实。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领导带头学+支部书记领学+党员全面学”的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扎实开展“感恩奋进、实干担当3+1”市场监管争先行动,全体党员深入基层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助发展。坚持以查促效,发扬刀刃向内的精神,深入查摆剖析局党委领导班子、局属各支部及全体党员问题,形成问题、整改、销号清单闭环体系。坚持以建筑基,持续强化星级支部建设、党建阵地建设和示范所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荣获全县“早上好”式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擂台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常山县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有感服务、无感监管”为核心理念,深入实施“331105”工作目标体系,在奋力打造“浙西第一门户”中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主要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一)纵深推进3个“一号工程”。一是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1+N”行动。围绕经济主体发展壮大,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全面升级。二是全力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监管。深化联席会议和定期督查、晾晒比拼等机制,实现争先进位,让监管无感、企业无扰。三是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加快打造绿色村播,创建“乡土村播基地”1个以上,培育产业直播间30家以上,推进“杭州-云上常山飞地直播基地”迭代升级,打造“常山村播”严选品牌。
(二)加快实施3个“国字号”项目。一是加快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确保2025年通过国家总局验收。二是加快国家山茶油质检中心建设,对标创建标准,进一步增设备、引人才,力争2024年能列入国家总局创建项目。三是持续推动衢枳壳入《中国药典》,强化衢枳壳药材质量监管,深挖药用价值和应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争取省局和国家总局全力支持。
(三)全力争创1个“省市级”示范基地。结合主题教育,计划投资150万元,在局二楼创建面积近500m2的“市监领跑者”党建馆、“蓝盾清风”清廉馆和“勤廉”学习馆,进一步突出党建、清廉品牌,充分激发党员干部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打造全县一流,全市、乃至全省可学、可看、可推广的党建(清廉)示范基地。
(四)奋力打造10个“标志性”成果。一是打造“一码U办”升级版,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创新“百姓点题+部门监管”新模式,提升群众参与度。三是推进“两柚一茶”等产业新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四是深化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五是创新集成式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探索“多元融合”促共治,提升群众安全感。六是深化“质量红管家”,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实施“标准领跑”“标准试点”“标准培育”等项目。七是构建“五信体系”,着力打造“知信”“守信”“获信”“用信”“复信”五信企业。八是构建“柔性执法”新体系,法治引领、强局砺剑,打造一流执法队伍。九是创新小作坊品质发展之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是深入实施固本培元、素质提升、青苗培育、头雁领航“四大工程”,强化全链育才,重塑能力体系。
(五)重点实施“5大提升”行动。一是执法办案提升行动。实施“三个一”工程,即选拔一批执法骨干人才、完善一个执法咨询专家库、打造一支执法专业队伍,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和办案质量。二是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提升行动。持续构建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应用体系,为增值服务供给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行动。深化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优化压实“三品一特”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四是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积极探索“企业+共富工坊+个体农户”联建模式,积极推动扶持政策落地,主动跨前提供营商服务,全力促进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食安放心”提升行动。构建安全便捷、舒心放心的食品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深化食品安全“百姓点检”改革,打造食品安全民生服务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