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32/2024-8377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2-29 | |
发布单位: | 县开发区管委会 | 有效性: |
02165835-032/2024-83773
主动公开
2024-02-29
县开发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24-02-29 13:34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上下昂扬斗志、扎实作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矛盾挑战,坚决扛起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谋发展促转型,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指标企稳向好。全年园区14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9.0亿元,同比增长5.8%,占比全县85.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5.3亿元,同比增长8.6%,占比全县82.8%。培优育强成效明显。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含小升规)23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43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10家。要素保障协同发力。累计向浙江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完成25笔政策兑现,累计金额1.58亿元。深入开展“常青藤”驻企服务,迭代升级“百个部门进园区、百名干部联百企”工作机制,累计收集协调企业问题120余个。
这一年,我们着眼招大引强聚势赋能,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投资信息高效对接。加速优质产业引入,搭建招商资源库,将引荐项目按照落地成熟度细分,定期更新项目洽谈进度,目前,普乐科技、芯片封测、海创循环科技、微电子产业园等优质项目正在洽谈中。招商项目高效入园。全年累计决策入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的恒寿堂三期项目、20亿元的大和四期项目、微钛集成电路以及亿元以上的集英农机、迦智科技、领威工贸等产业项目接续落地。投资项目高效建成。君晟电器、万华智能制造、深圳红宝、天洁环保、恒寿堂新项目、华创铜箔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并开工。其中,总投资17亿元的大和三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斯凯孚二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航泰实业项目及总投资2.6亿元的恒寿堂生产线扩建项目,均已建成投产。135个在库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22.25亿元。
这一年,我们集中精力抓好基础建设,园区面貌明显改善。夯实基础设施配套。投资1.31亿元,完成总长度超20公里的新都片区道路提升改造二期、三期及金川片区纬五路、纬六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辉埠1号、3号路、万友大道提升改造等项目。持续完善生产配套。投资2.8亿元,全面完成生态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危化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多措推动空间腾拓。坚定实施第三批提质转型攻坚行动,签约提质转型出清宗地企业22家,盘整土地750亩以上;扎实开展新都片区工业土地整治行动,基本完成控规方案编制,完成480亩新征用土地征收;加速推进生态园区扩容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土地征收,稳步推进利安隆西侧地块土地征收;完成恒泰路征迁及房屋拆除工作;加速推进微电子产业园建设工作,完成慈姑弄地块房屋征迁。
这一年,我们谋篇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平台能级显著提升。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获得2023年省级山海协作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基础补助资金2400万元;全面完成A区1400亩土地征收和4幢农房征迁工作,完成林地报批354.82亩,完成农转用报批629.16亩,超额完成县委全会提出的600亩的年度目标;持续推进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平台B区华新路、十一号路等8个工程总量73%;完成平台A区块的控规修编及平台A区一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启动先期138亩土石方工程;华创项目成功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计划用地指标113亩。华创铜箔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结顶,微钛封测、云蓝新材料等强链、延链项目先后落地开工。化工集聚区通过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一批);创成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第一批);安全风险等级由C级降为D级;参加全国2023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大工程培训会,会上化工集聚区地下水整治案例作为典型示范案例作交流推广,全国仅2个涉化工园区案例入选。常山工业园区列入省级减污降碳试点,鹤丰、哲丰、常林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常山片区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两柚一茶”加工园区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云耕小镇获评2022年度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一年,我们坚持打好安全环保组合拳,和谐局面持续巩固。平安建设纵深推进。以护航亚运、亚残运会等重大服务为主线,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及信访化解工作,累计办理各类信访件226件、办结率100%;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和其他各类违法犯罪,园区平安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安全发展稳定提升。完成省市交办问题36轮次,省市县检查涉及企业144家、问题444个。开展3轮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轮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一厂多租、电气焊、燃气、高温金属熔融等专项整治,落实隐患闭环整改。生态环境严格监管。顺利完成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工作。加强面上企业环保问题巡查,开展园区环保问题巡查1100余次,下发生态环境问题清单72份,整改生态环境问题96个。
这一年,我们从严从实抓作风管队伍,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更加坚实。打造SKF点位,组织党员干部赴SKF、盈川古镇等地学习10余次;深化两新党组织“车间政委”机制实践,推选“车间政委”12名;依托“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平台载体,成功纳管流入党员61名。意识形态持续巩固。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调动本单位党员干部等力量,共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纪律规矩更加严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协同纪工委召开“红五月”廉政教育大会,组织专题学习《关于开展“红五月”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等文件精神,召开《心有所戒 行有所止》微课堂,做到警钟长鸣。清廉底色更加鲜明。扎实推进清廉园区建设工作,获评“南孔清风−8090说清廉”进园区进民企宣讲大赛三等奖。干部队伍建设更加严格。严肃选人用人,共计提拔任用中层干部1人,目前中层干部8人均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5岁以下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副高级职称1人。人才引育更加有力。狠抓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新引进35周岁以下青年大学生100余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 产业兴县”目标不动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项目储备、空间拓展、基础保障。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确保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力争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入库出数和产能释放,力争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链项目2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制造业投资力争增长15%以上。梯队化培育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和优质小微企业,力争全年新培育规上企业15家以上,累计培育亿元以上企业45家,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家。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3家。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模总量,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引导轴承、纺织等传统产业实施一批数字化改造项目,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
(二)聚焦重点项目引育、厚植区域竞争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面激发“三期”“四期”现象,力争全年招引和服务落地产业类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持续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形成新的产能。加大园区待开发利用土地整合盘活力度,提前做好土地使用报批储备工作,确保招商引资有地可用,力争2024年累计腾退土地500亩。
(三)聚焦顶层设计优化、提高园区发展承载力。实施道路提升改造全覆盖行动,投资8000万新建新都片区北部路网新项目;投资2400万元对辉埠2号路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500万元完成恒泰路延伸段建设;投资1100万元建设胡柚大道(同心路)项目;投资700万元建设万洋二期土石方工程;投资600万元完成新都大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新都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加快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投资1亿元新建园区职工公寓及公共配套工程。
(四)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平台规模能级。新都片区加快大和系、天洁环境、集英农机等企业产能发挥,开工建设微电子产业园,推进高端装备零部件、“两柚一茶”等小微园扩容提质;辉埠片区重点推进哲丰系项目产能发挥和微钛集成电路、云蓝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完成华新路、聚鑫路、瑞丰路及山海协作公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金川片区加快斯凯孚二期产能发挥和君晟电器、万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特色小镇配套项目建设,支持众卡产业园扩大规模;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创建期间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规上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以上,平台企业产值规模超80亿元;化工集聚区加快推进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并通过省市验收,启动运行工业水厂、危化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体系。
(五)聚焦安全发展底线、营造平安和谐环境。常态化开展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劳资纠纷、职工维权等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当地、消灭在萌芽。加大园区生态环境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企业“三色分级”安全、环保预警管理制度,对于红码企业提高监管频次,定期约谈,倒逼企业强化整改。
(六)聚焦党建示范引领、赋能园区高质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纪律和警示教育,构筑自觉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纵深推进清廉园区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选树一批“好干部”“好党员”。完善干部日常监管“四维考评”体系,多途径激发各层面干部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