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14/2024-886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12-05 | |
发布单位: |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 | 有效性: |
02165835-014/2024-88676
主动公开
2024-12-05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
发布时间:2024-12-05 10:0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中共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党组
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综合施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精准治理净“水质”。深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列入全县入河排口分类整治方案的18个排口已整改完成17个。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三溪”水生态健康评价报告编制,划定河流缓冲带214.3公里,完成5公里缓冲带修复。二是源头减排提“气质”。扎实开展工程性、结构性、管理性三大减排,完成2家水泥企业3条生产线二阶段超低排放改造,3家企业B级绩效评级上报,9家企业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淘汰退出1家烧结砖生产线,4台2蒸吨/小时以下生物质锅炉,4家企业VOCs低效失效治理设施等。三是严格管控优“土质”。同步实施治土、清废行动,完成常化时庆地块污染损害赔偿鉴定及外围地块详细调查,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年度5个优先监管地块调查及管控,无废细胞通过审核18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000吨以上企业联单执行率达100%。
(二)强化监管,持续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从严从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改。高标准开展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突出环境隐患排查,截至目前,第三轮央督交办21.77件信访件中,完成整改销号4.31件;18个省级交办和县级自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9个。二是刚柔并济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持续开展“绿剑2024”等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多元化路径,完成全市首例危废领域“碳汇”认购替代修复案。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8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6起,刑事案件1起,对11家企业不予处罚;共受理办结各类环境信访件106件,同比下降18%,实现“十连降”。三是标本兼治抓实秸秆焚烧管控。压实各级防控责任,进一步提升数字监管能力,加大秸秆离田、还田利用力度,疏堵结合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截至目前,省市发现火点数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三少,30分钟闭环处置率达70%。
(三)提质增效,助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一是深化排污许可和总量减排。持续拓宽企业新上项目要素保障,完成71笔排污权交易,308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核查。进一步提升排污许可证质量,完成许可证审核154家,落实噪声纳入排污许可135家。二是优化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动态更新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持续落实“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完成改革区域内23个登记表承诺备案。三是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着力提高噪声监测精准化水平,完成噪声地图国家级试点项目一期,并启动二期建设。高度聚焦数智监测能力提升,加快监测数字化项目进度,完成子项目招投标11个,正在实施8个。
二、主要工作成效和特色亮点
(一)生态环境核心指标稳中有升。今年1-10月,常山港流域地表水质100%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常山港富足山国考断面、航埠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其中I类出境水占比达37.5%。截至11月20日,PM2.5平均浓度2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微克/立方米,降幅全省前10,为近11年来最优,空气质量优良率97.8%,排名全市第一。
(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高分通过。扎实做好迎检准备,高分通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本轮督察我县无典型案例和反馈个性问题;交办我县信访件21.77件,为全市各县(市区)中最少,比前两轮分别下降24.9%和19.4%;上报简报信息省级录用4篇,录用总数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三)全省排污权跨区域交易再创佳绩。全程推动常山南方水泥富余排污权指标成功挂牌交易,交易氮氧化物等指标605吨,总交易额达347万元,交易总量及金额均创全省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最高记录,相关信息被《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持续领跑。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我县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管控力指数排名全市第一,路域环境问题整治案例入选清单省级优秀案例。
(五)清廉环保建设走深走实。通过实施“铸魂、强基、阳光、智治、评廉”五大行动,监测站“超纯水”创建经验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生态环境厅麻胜聪副厅长来常专题调研并充分肯定我局清廉环保建设工作。
(六)干部队伍建设见实见效。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凝聚合力推动我县2023年度首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获评美丽衢州考核优秀县,2023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评价在全省11个县市中排名第3。全面实施导师帮带制度,获全市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先进集体,一名同志获“衢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称号;今年10月,省厅专门发送信笺表扬我局一名同志为全省信访系统业务大比武作出的积极贡献。
(七)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突破。通过补齐短板、挖掘亮点,我县在全市一季度绿色生态桥头堡星级评定中首次荣获五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入围2024年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报省名单。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打造“无废常山”样板,基本确定年内创成省级“无废城市”。有序推进基层噪声自治,完成7个宁静小区创建,全市占比达47%。
二、2025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全力实现一个目标。即实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的目标。常山港地表水、出境水水质稳定保持II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7%以上,PM2.5年均浓度≤24μg/m3,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100%。
(二)持续守牢一条底线。即守牢县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扎实做好督察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绿剑”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努力实现环境信访量持续下降。
(三)积极争创两项示范。即启动省级和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对标创建体系,持续强弱项补短板,扬优势创亮点,力争尽早创建成功,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四)着力推进三项改革。聚焦改革项目实施。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项目,加快南方水泥、江山虎水泥燃料替代项目建成投用,推进建筑垃圾分拣中心、矿山碱性废水治理、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境设施基础。聚焦改革试点落地。统筹推进噪声地图国家试点二期建设,将噪声地图应用覆盖至整个城市建成区,并共享运用至民政、资规、教育等各大领域,同步推进城市宁静小区创建,进一步发挥应用的质效。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试点,减少企业低效固定资产投入,大幅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低碳节能改造。聚焦改革政策探索。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核查管理办法,引入碳排放管控要求,落实各类管控单元固碳增汇、减污协同增效要求,助力全县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加强非现场检查等差异化执法监督,实现守法者、减排者得利的政策导向。
(五)聚力实施四大行动。统筹推进碧水、蓝天、净土、清废攻坚行动,不断厚植美丽常山绿色本底。持续关注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变化,全面加强涉水工程管控力度,力争国控断面、出境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工业项目废气治理进度,开展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持续开展秸秆焚烧治理,进一步改善我县环境空气质量。督促2025年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落实法定义务,开展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确保达100%。抓紧抓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持续推进企业固废设施建设,重点关注一般固废网上转移联单管理,提升固废规范化管理能力,确保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