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锦熙 胡志鹏)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名誉主任毛光烈一行来常调研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工作。
“要大力撮合科创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端和企业生产端优势,切实通过战略合作提升院企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在浙江富乐德石英科技有限公司,毛光烈一行听取企业关于新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的介绍,鼓励企业持续加强科研投入,攻关核心技术,赢得市场先机。该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及高纯度石英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石英部件生产基地。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衢州巴菲尔化学有限公司,毛光烈听取了企业潜心15年专注于研发非剧毒氰化物电镀新材料聚合硫氰酸盐产品的过程,对企业的执着坚韧予以肯定。在详细了解常山“三先三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案例后,毛光烈表示,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制度革新实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随后,毛光烈还来到常山县鑫谷产业园,实地考察产业园运营状况,探讨如何以现有运营模式开辟电子元器件产业赛道,打造浙江省专精特新产业园。“如何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创新与人才是关键。”毛光烈指出,要聚焦科技与体制“双创新”工作,盘活既有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厚植人才沃土、培育人才队伍,探索科学方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力量“活起来”、产业经济“跑起来”,为经济转型发展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