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35/2024-890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12-24 | |
发布单位: | 营商办 | 有效性: |
02165835-035/2024-89010
主动公开
2024-12-24
营商办
发布时间: 2024- 12- 24 08: 56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跨省工作,享受同城待遇。经过常山县与玉山县共同的谋划与努力,常玉两地流动人口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业务正式实施。12月16日,来自安徽的李志和李洋洋兄弟俩在常山成功申领了首张双向互认居住证,这标志着常山在全省率先实现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
“李志,叫上你哥哥到公司门口来一下,派出所来给你办居住证了。”12月16日下午,在浙江聚鑫钢结构有限公司门口,民警上门指导李志和李洋洋兄弟俩通过“浙里办”APP流动人口服务专区上传身份证明,不到20分钟,兄弟俩便顺利拿到了常山县流动人口居住证,心情十分激动。 李志和李洋洋兄弟俩是安徽省临泉县人,之前在江西省玉山县打工,持有玉山县流动人口居住证。今年9月和11月,俩人先后入职浙江聚鑫钢结构有限公司,因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办理常山县流动人口居住证。“我来常山才1个多月,原本以为要6个月才能办居住证,没想到现在就拿到了,拿到这个居住证后,我也可以在常山享受很多政策,感觉安心了许多。”李洋洋开心地说。 浙江聚鑫钢结构有限公司在职外地员工占90%,公司负责人彭海兵也是江西省上饶人,常玉两地流动人口居住证实现跨省双向互认,让他对企业下步招工也更有信心了。 “办这个流动人口居住证一方面能留住我们企业的员工,另一方面也能引进更多外来技术人才,接下来我会跟更多员工去宣传这方面的好处和政策。”浙江聚鑫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海兵相告。 常山与玉山两地交流密切,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频繁。流动人员在异地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地居住证办理标准不同、数据不通、待遇不一等行政区域壁垒问题,特别是到异地之后至少需要经过6个月的等待期才能办理居住证,在6个月内流动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今年以来,常山县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新市民”享受同城待遇,从4月起谋划实施,常山县公安局积极与玉山县公安局沟通对接,于7月完成两地公安机关之间的居住证互认操作版方案的共同签发。9月30日,常山县政府正式发文,10月31日玉山县政府正式发文。至此,常玉两地成为两省之间率先实现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的区域。 “双向互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证件的互认,二是居住时间上的互认,通过我们居住证的双向互认,我们就把这6个月的空窗期给它消除掉,达到了两地之间居住证的无缝衔接。”常山县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人俞寒冰介绍。 据悉,常玉两地教育、卫健、住建等12个相关部门对高频民生公共资源承受力进行多轮风险评估,此次居住证双向互认可让常玉两地流动人员无缝衔接实现就业、就医、就学等21项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通过在人口管理系统中上线“四省边际城市居住证互认转换”模块,两地11月20日达成流动人口信息互享,目前已精准筛选出300多位符合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条件的流动人口。 “常山已经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跨省居住证的双向互认工作,以后我们也将在跟玉山的合作上出台更多惠民利企的政策,建立在居住证的基础上,让居住证发挥出更大作用。”俞寒冰说。 流动人口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不仅是证件形式的改变,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也将吸引更多外来人员、高学历人才在常置业安家,实现人口集聚增量提质,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