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25/2024-8766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0-15
发布单位: 常山县统计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25/2024-8766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2024-10-15

  • 发布单位:

    常山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经济乘势腾飞 产业发展蝶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建国75周年常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5 14:20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勤劳勇敢的常山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强发展、求突破,解放思想、奋发图强、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腾飞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一、经济总量节节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常山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2023年常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491071倍,年均增长7.9%。从阶段看,1949GDP总量仅为815万元,1978年为6851万元,1982年突破1亿元,1993年突破5亿元,1994年突破10亿元,2007年突破50亿元,2013年突破100亿元,2019年突破150亿元,2022年突破200亿元,经济总量节节攀升。从人均GDP看,1949年全县人均GDP62元;2021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2023年,人均GDP8073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456美元,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1 常山县194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万元)

 

从增速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常山GDP年均仅增长4.5%,处于中低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年均增长11.1%,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年均增长6.8%。近三年常山GDP年均增长7.0%,低于十一五十二五”13.1%8.1%的年均增速,高于十三五”6.0%的年均增速。

2 常山县十四个五年计划(规划)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单位:%

 

财政收入快速增加。1952年常山县财政总收入仅有5万元,到2022年,达到26.6亿元,是1952年的53124倍,年均增长1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4年仅2015万元,到2023年,达到19.9亿元,是1994年的98.9倍,年均增长17.2%

3 常山县1952年以来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常山县作为山区县,建国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产业层次偏低。1949年常山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3:5.0:12.71978年演变为62.0:23.7:14.3,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一产占比有所缩小,但仍占绝对优势。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二、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2012年三次产业占比为7.7:52.9:39.4。党的十八大以后,第三产业逐渐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产业结构向发达地区靠拢,2023年常山三次产业占比为4.4:44.0:5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44.2%50.9%

4 常山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情况

 

 

(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增添新活力

新中国建立初期,受生产关系及科技水平、物质投入、农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处于缓慢增长状态。1981年起常山县开始全面推广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打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农业生产开始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常山县大力推广共富果园建设,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2.7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6.2万吨,增长130.4%油料作物产量从1949年的867吨增加到2023年的7119吨,增长8.2倍;柑桔总产量从0.3吨增加到13.9万吨,增长46.2,其中柚产量1985年的293吨增加到2023年的12.4万吨,增长424.3倍。畜牧业和渔业快速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从1949年的805吨增加到2023年的1.9万吨,增长23.4倍;水产品产量从50吨增加到7488吨,增长149.8倍。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893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5.2亿元,增长170.3倍。

(二)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山工业发展进程呈现前慢后快的趋势。从总量上看,194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仅41万元,占GDP比重仅为5.0%1997工业增加值突破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7%,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比重。2000年,常山县首次提出工业立县、合力扶工的战略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了以水泥、钙产品、轴承、纺织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显著带动经济增长,200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近年来,常山从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转变,逐步引进了造纸、电子信息、饮料制造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四大百亿产业和一只果、一张纸、一方石、一滴油、一片芯”“五个一特色产业,工业结构加速转型,202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1.5亿元,是1949年的17428倍,占GDP比重达到33.4%从规上工业家数和产值看,1998年开始启用规模以上工业口径,家数2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4.6亿元;2007年标准变更,家数12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48.9亿元;2011年规上标准提高至2000万元,家数9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89.8亿元,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8家;到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4家,比2011年增长91.2%,规上工业总产值211.4亿元,比2011年增长135.4%,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49家,比2011年净增21家。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果看,2023年,规上工业中文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14.9%12.0%11.0%,十七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8%,新兴产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8%,比1998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引擎动能显现

1949年,常山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仅103万元,1978年仅979万元。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到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0.3亿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10713倍和1127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产业呈现出总量稳步扩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等特点,增加值从2011年的32.1亿元迅速增长到2023年的110.3亿元,年均增长8.4%,高于同时期GDP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商贸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

三、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经济发展动能增强

(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基础夯实

改革开放以来,常山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开放的投资格局,投资增速逐步加快,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40.5亿元,是1978年的2656倍,年均增长22.4%2018以来,投资发展向调结构提质效转变,增速有所回落,年均增长6.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逐年递增,2017年工业投资47.4亿元,是1978年的5927倍;工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5.1%提高为2023年的29.8%。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全县房地产投资25.5亿元,是1990年的1256倍,年均增长24.1%2023年,全县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2:29.8:69.0

(二)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建国后,常山消费市场先后经历1949-1952年的社会主义城乡商业初建时期、1953-1957年的城乡商业稳定发展时期、1958-1978年的城乡商业步履艰难时期、1978年以后的繁荣活跃时期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完善,消费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亿元,1949年的8465,年均增长13.0%。全县现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个。2023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7.9亿元,同比增长27%,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三)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就突出

1999年,常山全面对外开放。25年来,常山抢抓机遇,鼓励扶持对外贸易企业加快成长,对外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常山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是2004年的13.1倍,年均增长14.5%。其中,出口总额3.0亿美元,是1999年的141.8倍,年均增长22.9%2023年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4.7亿元,是2000年的9.2倍,年均增长10.1%1999-2023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合计1.5亿美元。近年来,常山紧紧锚定五个一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高端轴承、半导体精密零部件、智能健身器材、小家电等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了哲丰新材料、大和热磁、小乔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支撑了常山主导产业强筋健骨2023年,全县共招引(决策)产业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交通邮电展翅腾飞,城镇化率明显提高

建国初,交通邮电事业落后,全县仅有44.6公里通车里程和44部固定电话。经过全县人民75年的艰苦奋斗,交通邮电事业飞速发展,沟通便利度有效提高。2023年末,全县境内共有铁路1条、国家高速公路3条、国道3条、省道2条、县道32条、乡道33条、村道370条,衢九铁路常山段全线长35.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156.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5.5公里/百平方公里,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有力显现。2023年公路客运量1022万人,是1975年的20倍;公路货运量1512万吨,是1949年的360.9倍。邮电事业持续现代化,20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9.5万户,快递收件量达1047.4万件。

得益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城镇化率大幅提高。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3%,比2000年提高30.6个百分点,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二)科教文卫齐头并进,民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省级高企研发中心3家,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完成专利授权量863件,其中授权发明66件。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0亿元,是1988年的11587倍。

教育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全县共有在办中小学学校38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高1所、初中7所、小学2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8.6%。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26.0万常住人口中,文盲率由2010年的13.4%下降为2020年的7.7%,下降5.7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3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所,藏书量471千册,比1982年净增442千册;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426.7平方米。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县级以上文保单位5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23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32家,其中县级医院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6家,民营医院7家,其他医疗机构3家,村卫生室143家,门诊部2家,个体诊所44家,医务室14家。核定床位共1866张,每千户籍人口床位数7.1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数1040人,护士数1004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分别达到4.03.8人。全年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服务141.4万人次。

(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411元增加到2023年的52269元,增长4.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77元增加到31266元,增长了406.1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57%下降到202036.2%,下降了20.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2023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5%,参保人数227837人。全年有7395户(9308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低保303户(369人),农村低保7092户(8939人),年累计支出低保金10017.7万元。

回望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常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欣喜,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目共睹,社会事业发展成果振奋人心。一切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离不开一届届县委、县政府的勠力同心,离不开全体常山人民的努力奋斗。展望未来,前景灿烂,明天的常山,必将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富饶的现代化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