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19/2023-8154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8-04 | |
发布单位: | 常山县政府 | 有效性: |
02165835-019/2023-81545
主动公开
2023-08-04
常山县政府
发布时间:2023-08-04 16:43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加压奋进 砥砺前行
——县文广旅体局工作汇报
2022年11月10日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年初提出的“3310”工作体系、文旅拓展行动重点任务、保争拼目标,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推动全县文旅体事业逆势求进。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大特色亮点工作
1.全市率先完成“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要求,精心打造94个“15分钟品质生活圈”、3家南孔书屋、2家文化驿站、15个乡村博物馆,建设完成进度全市第一,其中“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超出总量的10%,乡村博物馆数量居全市首位。
2.全市率先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何家乡、白石镇成功创建4A景区镇,招贤镇、大桥头乡成功创成3A景区镇,同步创成10个3A景区村。同时,新增七彩飞龙涧景区、健康城2家3A级旅游景区,三衢石林景区列入浙江省5A级旅游景区创建意向名单,我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3.“微改造”带动全域“精提升”。聚力推进“微改造 精提升”行动,建立“一月一推进”工作制度,召开现场会,累计完成400余个小项目、微项目的梳理和填报,打造了辉埠矿山公园、芳村未来乡村等一批“微改精提”项目。二季度,我县旅游业微改造综合指数位列全市第2、全省第13。
4.文旅农融合发展结出硕果。积极探索文旅农融合,深化金源模式,搭建“旅游根据地”共富板块,推动渣濑湾村整村运营,我县上榜2021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十佳县(全市唯一),列入浙江省新时代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全省2个)。
5.“常山漫居”金名片持续擦亮。举办民宿品牌主题宣传活动,发布统一logo,衍生物品标志应用,同步开展百万网红抖音直播。做好等级民宿创建,新增省级金宿1家(季意民宿),省级银宿2家(罗曼民宿、溪上村舍),我县被授予“中国民宿研学基地”称号。
6. “网红打卡地”不断推陈出新。发展稻之谷、金色同弓等10家特色研学基地,打造鲤鱼滩、腾云“日不落”等10家网红露营基地,推动东方巨石阵、长风渔家乐一条街、村上酒舍入选“一起跨越最美山城”山区26县百佳网红打卡点。国庆期间,鲤鱼滩、莲心湾、岩洞餐厅等地平均人流量超3万,日均营业额超1万元。
7.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原创歌曲《All for U》荣获2021“诗画浙江”旅游歌曲大赛金奖,是近五年来衢州在省文旅厅举办的音乐类赛事中获得的首个金奖。舞蹈《柚酸 柚甜 柚好看》入选浙江省第三十二届群众舞蹈大赛决赛。原创清廉歌曲《守门人》获衢州市“南孔清风”文艺创作大赛金奖。
8.竞技体育跑出常山“加速度”。仅用六天时间圆满完成市六运会四个比赛项目,刷新了常山承办体育赛事的历史,我县获市六运会突出贡献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此外,在全市六个县(市、区)率先出台《常山县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明确奖励办法和标准,提供物质和精神双嘉奖。
9.服务企业暖心又高效。由局班子带队,组建7支暖心服务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泓影、东方巨石阵等8家文旅企业申请贴息贷款1200多万元,指导不老泉景区飞越丛林项目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跟踪服务好远山云间、金色同弓、元坳中医药养生等重点项目。
10.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日常巡查+联合检查+第三方检查”形式,对70家文旅场所以及73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整治,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今年以来,共出动人次2300余人次,检查监管对象133家,隐患及整改310处。
二、其他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发力,截止目前,完成送戏下乡300多场、电影下乡3500多场、送书2.3万余册、送展览讲座300余场、县外文化走亲10余场。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入选全省文化馆基层服务培训联盟先进单位。文化遗产保护蹄疾步稳,推进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衢州数字工业学校、常山新昌小学等6所学校列入市级非遗传学基地。实施徐氏旧宅、樊氏大宗祠等6处省保单位的建筑修缮、消安防提升。持续开展宋韵文化解码,“宋诗之河”项目列入省级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培育项目名单(全省10个),喝彩歌谣、常山胡柚等入选省级“优秀解码项目”名单。公共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全面完成2022年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1个体育公园、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7个百姓健身房),预计到年底,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8平方米,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建项目提速增效,抓住项目建设黄金期,集中力量、倒排工期,千方百计加快项目推进进度,目前全民健身中心完成验收投入装修,新型文化综合体项目顺利开工,泓影文创园一期投入使用,“赵鼎考古文化”、“一门九进士”等一批项目推进顺利。项目谋划求细求优,围绕公共服务、旅游设施、遗产保护等方面短板开展项目谋划,共谋划项目16个,筛选上报8个。谋划全县文物安全提升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消除全县省保单位安全隐患,其中2023年计划实施球川建筑群、岩前民国建筑群修缮等工程,目前已申报2023年县重点建设项目。文旅招商成效初显,开展“人人都是招商员,个个都是攻坚手”活动,编制文旅招商手册,先后有针对性地对接了上海秦森、傲得科技、凯鹿农业、国文创等一批客商,部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实行招商项目专人联系服务制度,指定专人全程跟踪服务远山云间、泓影二期、大和热磁民宿综合体等招商项目,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三是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全力配合做好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修缮区块攻坚任务,组建第二网格攻坚小组,建立一日一分析、一周一碰头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和思想沟通工作,加快推进样板房项目前期等工作进度。围绕开发区提质转型行动,主动靠前服务,推行“一企一策”,由我局负责的华凯木业、佳安工艺品在同类型企业中率先完成100%签约。积极驰援高速卡口、心舟公园、疫情防控隔离点等,累计组织机关干部参与高速卡口值守139人次,心舟公园志愿服务170人次,隔离点服务20人次,多次受到县督考办正面典型通报。
三、存在问题
1.公共文化事业经费短缺。目前仅占财政支出比重1.05%,在全省排名第45名,全市排名第5名。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财政预算的公共文化经费相对不足,而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费用每年都在持续性增长。民生实事项目省市无专项建设资金,县级无资金配套,在年度省级公共文化专项中挤用,导致文化惠民工程完成率偏低。比如近2年的图书采购资金,财政砍了一半,而我们每年送书下乡就需要2万余册,20万的购书经费只能采购7000余册图书。
2.行政执法监管力量不足。全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后,原文化市场执法大队编制及人员并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但我单位还承担大量行业监管和线索调查取证等基础工作,此外今年以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我局行业监管范畴,日常监管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尽快成立常山县文化市场事务管理中心,目前市里已经成立,柯城也已确定,正在走程序。
3.游客接待人次同比增幅指标落后。今年周边省市,特别是上海、江西、安徽、福建等省市受疫情影响,游客出行受限,而这些地方又正好是我县主要客源地,原计划举办的一些赛事和活动因疫情延期。目前仅仅依靠常规的旅行团队组织发动、单个活动开展,从根本上难以撬动依靠手机信令大数据采集的游客接待人次这项广义指标。(9月起,我们召开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开展头脑风暴,政府办也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了讨论,推出了百车万人游、常山人游常山、衢州人游常山活动,让市内、县内人员流动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缺乏核心吸引物。目前我县没有5A级景区,现有的旅游景区规模小、结构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尤其缺乏一些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旅类项目招商存在较大难度,大多数投资商考察后投资开发建设意向不强。
5.专业人才不足。全县文旅产业融合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高级管理型人才缺乏,大部分村庄都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乡村旅游经营团队。
四、下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对照省文旅厅提出的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百县千碗、百县千宿、百县千礼、百县千艺、百县千集”五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常山辨识度的文旅体融合产品,为建设“浙西第一门户”贡献力量。重点是做好“八个一”:
一是紧扣一条主线。以“宋诗之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积极融入全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制定“宋诗之河”文化专项规划,实施文化标识培育工程,推动文化标识、文化基因、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创产品。从小切口入手,开发一批“宋诗之河”互动体验项目,设计一批文创产品、旅游专线和研学游线路,让宋韵文化可观、可听、可感。
二是创建一批示范。围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深入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实施4A及以上景区镇、3A景区村提质工程,新增3A级景区1家,力争成功创建4A景区城。启动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创建,以创促建,全力推进“一场两馆”建设,整合边角地、低效地等闲置土地资源,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以入选浙江省新时代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为发展机遇,深化“现代旅游根据地”“田园综合体”“艺术乡建”等农文旅共富模式,为全省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常山经验”。
三是推进一批项目。坚定“项目为王”理念,紧抓专项债时机,努力盯项目、抓项目、上项目。编制文旅招商手册,谋划招引大和热磁民宿综合体、上海秦森等一批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全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新型文化空间综合体、泓影文创园等文旅体地标项目建设;协调推动赵鼎考古文化公园、“一门九进士”金源一期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强化暖心服务,协调做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政策争取等后续环节服务,帮助文旅企业申请贴息贷款。
四是实施一批工程。实施资源转化工程,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推进高等级旅游资源认定、旅游资源优集区筛选,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市集、文化雅集、文旅消费集聚区。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谋划成立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协会和民营剧团协会,打造“百姓百艺”全民艺术普及工坊,开展常态化街头艺术推广和展演活动,营造全民艺术普及生态圈。实施非遗活态传承工程,开设非遗工坊,开展非遗“五进”活动,推动喝彩歌谣、榨油技艺等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实施文保平安工程,计划三年内对全县急需抢修的文保单位古建筑进行重点抢险维修,开展消防安全、法人违法、打击犯罪三大专项整治,确保全县文保单位无险情、无重大隐患。
五是擦亮一批品牌。聚焦“常山漫居”民宿品牌,推进等级民宿创建,完成民宿展示中心建设,做好logo运用推广,鼓励民宿研发伴手礼、文创产品。聚焦“鲜辣常山”美食金名片,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打造美食体验店(示范店),举办鲜辣美食节,推动常山鲜辣美食走出去。聚焦“一切为了U”城市品牌,重点办好UU音乐节、长三角一体化旅游推广活动、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继续开展衢州人游常山、常山人游常山等“U游常山”系列活动,以活动促品牌,以品牌聚人气。
六是探索一种模式。深化探索金源旅游“根据地”带富模式,挖掘用好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进渣濑湾村、彤弓山村等民宿集群建设,打造腾云旅游根据地升级版。同时,结合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有序推出农耕研学、康养度假、房车露营、沉浸式演艺等文旅消费新产品、新业态,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景区村。
七是贯穿一项改革。以“乡旅人才金管家”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第二批试点为契机,深化文旅体领域数字化改革,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完善“云游常山”,汇聚各类文化和旅游数据,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在线购票、智慧导览等线上服务以及差异化产品推送,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度。优化线上业态,汇集全县文旅系统各类场景应用,迭代升级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数字文旅消费应用新场景。创新智慧监管,开发文旅体数字化监管平台,着力构建景区、场馆、酒店、民宿以及文保单位、网吧等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实现从“数字”到“数治”的新生态。
八是育强一支队伍。以“六治六提六争”作风建设为抓手,画好“领导班子—全系统干部—乡镇文旅员—文旅体从业者”四位一体同心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深化干部“两专”争先考核,提高乡镇文旅员、业余文保员等业务能力,培育一批文旅高端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一线导游、金牌讲解员,建立一支专业强、服务优的文旅运营团队,打造一支堪担重任、实干争先的文旅体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