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07- 12 15: 30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关于聚焦青年发展型县城建设,奋力打造一座青年人最喜欢县城的建议
青年发展型县城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县城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县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报告中,明确将“高水平建成青年发展型省份”纳入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争创青年发展型县城,确保青年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创业扶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来常留常,但对标青年发展型县城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城市能级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足。城市发展有很强的综合性,既有“硬”的基础设施,也要“软”的公共服务,青年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既要“硬”的保障,也要“软”的支持。常山作为浙江山区26县市区之一,相比省内沿海发达城市,城市能级基础相对薄弱,县内尚未开通高铁班次,交通出行便捷度与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县内缺乏大型商超、博物馆、游乐场、文化市集等青年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在硬件保障和软件服务上都无法支撑现代青年发展的工作、生活、精神文化需求。
(二)产业新旧转换缓慢,就业机会不多。我县的主导产业是高端装备零部件和“两柚一茶”,岗位需求大多为一线制造、工厂流水线、农林产业等一产、二产的就业岗位,缺乏青年人热衷追捧的互联网、数字智能、文化传媒、直播、电商等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就业岗位,除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外,能吸引青年人来常就业岗位不多。
(三)政策受众领域单一,吸引力度不大。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智汇常山工程”的若干意见》的系列文件,但政策补贴的受众对象和扶持领域较为单一,只针对10大类别的高学历人才、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紧缺性人才,对新业态的青年、返乡创业青年、非高层次人才缺少普惠性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口聚集效应。此外,涉及教育、住房、医疗、婚恋、托幼等青年重点关切问题上,存在政策补贴力度小、受众对象少、精准度弱等实质性问题,存在回归难、招引难、留人难现象。
二、相关建议
(一)打造“青春之城”,更好实现以城引人。聚焦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衢黄高铁的建设进度,增设高铁班次,提升交通便捷度。建议结合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打造2-3个新型青年消费场景和青年公共文化空间,鼓励经营发展凸显青年元素的清吧、咖啡吧、书吧、影院、夜市等“网红打卡点”。在渡口、文昌、东明、狮子口未来社区配套建设社区青年文化中心、艺术中心等青年公共文化地标。依托红色物业联盟、现代社区、志愿组织等,落地一批青年服务驿站、青年之家、社团协会,青年搭建更优质的工作生活平台,提供更多契合时代特点和青年特点的公共服务,增加城市“青和力”,让常山成为青年“近悦远来”的热土。
(二)借力“网红产业”,更好实现以产聚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的人才。常山是以高端装备零部件和两柚一茶为主导产业的“三线城市”,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青年是差异化配置的。建议以爆红的“两柚一茶”产业为发力点,瞄准双柚出圈、油茶破局,深耕U系列品牌,深化“青村播”青年国字号品牌,加大对青年农创客联盟、青年农业产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帮扶力度,扶持电商直播产业,引育培一批淘宝、抖音直播达人,构建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和人才链。通过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青年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岗位、更丰富的创业机会,吸引青年在常山落户扎根。
(三)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实现以策留人。充分考虑青年人的需求,在解决青年发展“急难愁盼”的问题上,以系统性的思维做好规划、选好路径,让更多青年在常山崭露头角、施展才华。建议制定实施青年人才新政加强版,整合农业、人社、经信、群团等各条线资源,增加对返乡创业青年、新业态群体、新兴产业群体、非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加快建设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务站点(尤其是在教育、住房、托幼、医疗等青年来常留常的重点关切问题上,要在思想上更解放、更大胆,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为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公寓增量计划,真正让人才公寓发挥作用,让青年人“住无忧”)。
答复意见
关于常山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102号提案的答复
冯佳佳委员:
您在常山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聚焦青年发展型县城建设,奋力打造一座青年人最喜欢县城的建议》已收悉。我单位会同住建局、团县委、农业农村局及人才办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全会精神,针对您所提建议,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青年之城”建设:
(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更将注重规划引领,力争更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上级规划,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如加快衢黄铁路、浙赣运河等项目前期推进,不断提升我县整体交通建设水平,拓宽内外开放通道。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目前,我县共申报创建9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其中,文昌未来社区于2022年通过省级验收并命名,文昌社区秉承“以诗会友,以创育人”精神,发扬社区活力。社区居民以年轻人为主,居民整体素质高,对社区事务参与度高。其涵盖周边的产业园,搭建了约102平方米创客空间,可提供18个工位,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空间和服务,也吸引高质量人才入驻。此外,我县东明未来社区、渡口未来社区等其他8个未来社区今年也正在建设创客中心中。
(二)加大产业扶持培育力度。关于“两柚一茶”产业发展,我们将从一产、二产、三产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多维度发力。通过打造大基地平台,拓展“高效种植”新空间;做强大加工平台,发掘“天然资源”新活力;借力大科技平台,推进“成果转化”新高度;促进大融合平台,开启“产业富民”新篇章。特别要通过加强“两柚”文创产品开发,将胡柚元素融合到城市建设、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同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发展计划”贯通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型建设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创业类、技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更多青年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
(三)加强青年人才集聚保障。赴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常创业就业。充分考虑青年人的需求,多点布局“新都里”人才活动中心、四省边际职教中心、人才驿站、人才公寓等“1+N”人才成长阵地,提供人才生活服务好去处。同时,每月举办人才婚恋匹配、人才能力提升等活动,搭建人才沟通交流渠道,让人才安心、安业。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按从业经历、任职岗位、工作业绩、科技成果等为依据的市场化的人才评级体系,针对纳税投资额度全县前10强的企业以及引进“引才计划”“万人计划”等重点人才工作企业,给予其人才推荐名额,以此来激发来常创业人才创新动能。此外,出台《“智汇常山”人才新政及相关配套办法汇编》完善人才能力素质提升、人才贷款贴息、人才疗休养等服务。
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