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常山县政协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3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 07- 10 11: 51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建议内容

羊肚菌作为我县除猴头菇以外,最为快速发展,广受农民喜爱。2020年我县羊肚菌栽培主体13个,共350亩,今年羊肚菌“稻—菌”、“瓜—菌”轮作模式推广1100多亩,栽培主体近30个,产量137吨,产值1374万元,已成为我省食用菌新项目、新业态和新亮点。

羊肚菌栽培对设施投入要求不高,且可以与原有作物形成轮作。现有羊肚菌栽培多为种粮大户和种瓜大户进行业态转型,从开始试种10-20亩慢慢增加。近2年羊肚菌作为新型人工栽培的品种,干菇鲜菇收购价格均坚挺,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羊肚菌菌种混杂、抗逆性差、新型病虫害增多、品质参差不齐、产量差异明显,没有建立系统标准的菌种驯化工作体系。

2、羊肚菌营养袋生产全靠经验或“传、帮、带”模式,导致羊肚菌产量和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益波动大。

3、羊肚菌栽培方式多样,栽培规范化程度不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4、无品牌意识,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县羊肚菌产品多以鲜品、干品方式销售,贮藏加工技术和设施栽培不成熟,加之采收、采购处理措施、运输等还没形成标准,加工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在原有羊肚菌扶持政策外,增加1000元/亩补助,支持羊肚菌良种繁育、产区建设、保鲜加工、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将羊肚菌烘干、精深加工等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2、开展菌种驯化研究,选育出高产、稳产菌株。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菌种地方标准,做到生产菌种有标准可循,检测菌种有标准可依,杜绝无标准生产的局面。

3、培养当地集中生产羊肚菌菌种及营养包工厂,实现了统一制棒、统一技术指导,实行“公司+基地+大户”的模式,确保菌种和营养包质量问题,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户种植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4、组建羊肚菌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开发高端羊肚菌食品和保健品。邀请市内知名抖音老师作羊肚菌营销推广讲座,加强羊肚菌品牌宣传, 促进我县高端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提升。

5、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羊肚菌生产主体、意向栽培羊肚菌大户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另外,推荐主体参加省市级培训。

6、积极发挥政策性信贷担保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发展羊肚菌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鼓励开展羊肚菌种植保险,将符合条件的羊肚菌种植基地纳入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答复意见

陈慧委员:

您在常山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集中规划羊肚菌菌种营养包生产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5 年我县引种成功之后,通过政策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服务拉动,我县羊肚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全县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000 余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街道)。目前全县从事羊肚菌栽培和销售主体30余家,羊肚菌菌种经销主体2 家,培育“三衢山”“健哥哥”等多个羊肚菌品牌。

一、重要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整合惠农资金。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围绕食用菌产业菌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大对羊肚菌产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更多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二是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依托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优化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种植专业村,开展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实现区域性产业规模效益。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要素,对羊肚菌栽培品种、栽培方式、保鲜加工等进行科学规划,建立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扶持经营主体,探索生产模式。开展羊肚菌全产业链式培训,借助省市相关平台,培养一批实用性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引导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羊肚菌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企业和组织,成立羊肚菌产业联合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创新“菌菜轮作”“羊肚菌一竹荪轮作”“稻菌轮作”栽培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与其他常见食用菌相比,羊肚菌栽培成本高,总体效益好,但与其他食用菌一样,面临着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管理成本高、销售市场不成熟等系列问题。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我县羊肚菌产业发展。

(一)完善菌种监管,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根据《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菌种管理,推进菌种供种机制,在我县推广“谁提供菌种,谁负责菌种质量,谁负责培训技术”的权责利一体化责任模式,使菌种市场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我县羊肚菌产业标准化技术研发。根据省市及其他地区的羊肚菌栽培等技术规程,结合当地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制订我县羊肚菌菌种、栽培、营养包等指导性技术规程,全面推广羊肚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三是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新一轮扶持政策,在羊肚菌栽培、加工等生产环节给予设备设施等补贴。

 (二)加强技术支撑,健全服务模式

一是推广“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员、“土专家”等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二是加大羊肚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借助省市科研项目,加强羊肚菌菌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三是组织线上线下食用菌培训班,提升菇农的种植、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提升常山羊肚菌市场知名度。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兴旺

一是按照龙头抓两头,菌农做中间的思路,引导培育天泉等龙头企业做菌种生产供应,做菌袋集中制作,做产品加工销售,带动菌农栽培管理、落实技术,做到分工协作,共享发展。二是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食用菌行业,建立食用菌生产聚集区,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专业综合交易市场,推行以农户为生产单元、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单元、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单元,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场地等因素,主动开展技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营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实力,提高产业效益,带动产业兴旺。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