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2002624167B/2023-796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5-09 | |
发布单位: | 县财政局 | 有效性: |
11330822002624167B/2023-79623
主动公开
2023-05-09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3-05-09 17:03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于常山县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常山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监督指导、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交出全年高分报表,为打造“浙西第一门户”提供坚强保障。
(一)2022年重点财政收支政策执行情况
1.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合理把握组织收入力度和节奏,全县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为26.56亿元、16.61亿元、13.85亿元,分别增长7.2%、10.7%、4.3%,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4%。二是全面壮大可用财力。向上争取补助资金59.03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8.8亿元、一般债券6亿元,有力保障重点项目支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集中财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坚持过“紧日子”。坚决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在年初一般性支出已压减10%的基础上,再次压减支出缓慢、取消预期出现沉淀项目资金8663万元,重点保障刚性、急需支出。
2.政策发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顶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第一时间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4.78亿元,为上年的3.7倍。办理制造业中小微阶段性缓缴1.4亿元,保住市场主体活力,留住“青山”。二是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涉企政策兑现预拨机制,拨付5.33亿元为企业发展送上“及时雨”。兑现一次性留工补助、稳岗补贴等政策2400万元,稳就业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安排2200万元消费券投向市场,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落实国有房产租金减免514万元,惠及商户458户。三是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政府采购迭代升级,取消工本费2000万元,降低、取消履约保证金后减少资金占用1亿元。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新增8.89亿元低息担保贷款,担保费率下降10个基点。
4.城乡统筹实现蝶变升级。一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统筹18.04亿元用于交通网络体系构建、主城区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美丽城镇建设等方面,城市能级持续跃升。二是更好赋能乡村振兴。落实6700万元重点支持“两柚一茶”产业链升级。继续实施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新增涉农低息贷款2.36亿元,业务量居全省第二。投入3253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项目55个,擦亮“一事一议”财政支农惠农“金字招牌”。三是城乡环境日益改善。投入1.46亿元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降碳行动,全年出境水质、城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与衢州市、开化县继续签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共同设立钱塘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作为县(市)代表参加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签约。
6.风险防控筑牢发展基础。一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统筹挖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可能的偿债来源,圆满完成五年化债任务。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严格建设项目事前审核,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二是兜牢地方“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安排24.12亿元足额保障“三保”支出,按旬做好“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监控工作,确保不发生“三保”支付风险。三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落实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从落实减税政策、政府过“紧日子”、基层“三保”保障等七方面进行自查自纠、专项整改。针对转移支付资金、扶贫资金等开展专项检查,收回各类违规资金375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计19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二)2022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08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10.7%。其中:税收收入13847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9%,增长4.3%;非税收入2760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6%,增长59.8%。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569739万元,收入合计预计735826万元。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35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7%,增长10.4%。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56473万元,支出合计预计735826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526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80.8%,下降14.8%。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320150万元,收入合计预计695410万元。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0021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6.5%,增长52.5%。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85389万元,支出合计预计695410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2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44.6%。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23万元,收入合计预计2843万元。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4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42.1%,下降33.3%。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2003万元,支出合计预计2843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66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0%,增长14.3%。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258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0%,增长12.0%。
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4017万元。
5.政府债务、三公经费等其它重要事项说明
2022年,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0769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119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65000万元)。2022年一般债券付息支出16201万元、专项债券付息支出12722万元。当年,我县由省政府代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48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60000万元、专项债券288000万元)。一般债券主要用于美丽通道、文峰西路、文昌小学、农村污水等项目;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养老联建、普惠性幼儿园、东明老旧小区、北门历史街区、新材料产业园、现代林业提升、区域健康一体化、天安水库等项目。2022年末,我县政府债务实际余额107507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1087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64200万元),严格控制在债务限额内。
2022年,我县严控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成本,剔除公务用车购置因疫情等不可比因素外,三公经费继续保持只减不增,同比下降2%。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预算平衡难度加大;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压力加大,隐性债务防范压力较大等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
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风险、消费低迷等问题仍然存在,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面临不确定性。支出方面,我县在稳经济、惠民生、扩基建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财政紧平衡态势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财政部门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继续强化资金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党政机关过“更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财政改革总体要求,根据2023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结合对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并参考上年度执行情况,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全县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秉持“一切为了U”核心理念,紧紧围绕“浙西第一门户”战略目标,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推进“八大行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山篇章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三)2023年重点财政收支安排
1. 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推动各项政策直接惠企,争取政府性担保业务发生额12亿元,安排政府产业引导基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本地产业发展,安排1.97亿元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19亿元支持工业创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安排3.5亿元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安排9100万元支持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2. 支持提升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安排11.56亿元支持交通事业发展,安排2.15亿元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安排1.5亿元支持打造美丽乡村,安排1.95亿元重点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安排1.26亿元重点支持中小流域综合治理。
3.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7.33亿元用于教育支出,安排9.38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43亿元用于卫生健康支出,安排1.55亿元支持平安常山建设,安排1.7亿元支持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四)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预期179400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499001万元,收入合计678401万元。拟安排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8788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43613万元,预备费6000万元,支出合计678401万元。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预期560240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67390万元,收入合计627630万元。拟安排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8871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212959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5800万元,支出合计627630万元。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六)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预期5000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16万元,收入合计5016万元。拟安排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516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500万元,支出合计5016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七)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65088万元,拟安排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4871万元。收支相抵,本年预期结余217万元。
(八)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尚未下达,2023年债务限额暂按2022年限额1076900万元预计。2023年债务限额待省财政厅下达确定后,将依法编制调整预算方案(草案)并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根据分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情况,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确保按期还本付息。2023年一般债务付息支出18034万元,一般债务发行费用8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安排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58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19824万元,专项债务发行费用90万元。
三、认真抓好2023年财政工作
(一)全力稳收支、保运行。一是抓收入“源头”。争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以上。二是控预算“龙头”。贯彻过“更紧日子”要求,压一般、保重点、严追加。按比例压减县本级财力支出,三公经费继续保持只减不增。突出轻重缓急排序,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和续建项目支出。坚持无预算不支出,未纳入预算的新增项目一律不安排。三是提支出“准头”。动态监控直达资金,确保“一竿子”直插到底。构建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机制,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相挂钩。实施财政支出全过程监管,提升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全力稳经济、强发展。一是提振市场信心。继续落实政府采购、税费优惠等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盘点评估已有配套政策,谋划储备增量政策,实现政策再细化、帮扶更精准。二是壮大支柱产业。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集中财力重点支持高端装备零部件和“两柚一茶”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塑造具有产业辨识度的县域特色支柱产业。三是提升债券效能。聚焦“9+2”领域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方面,在债务率允许的范围内争取更大额度。把提高专项债券使用规范性和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形成专项债券实物量。
(三)全力惠民生、促共富。一是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围绕“一老一小”、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储备一批优质项目,着力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继续实施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打造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支农政策“金名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继续强化财金联动,支持“两山合作社”发展,推进生态资源产品化、市场化、金融化,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富民领域。
(四)全力推改革、抓争先。一是紧盯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公务餐”“公物仓”等平台系统,加快推动“浙里捐赠”“浙里报”等场景应用,争取更多“财政大脑”系列应用试点落户常山。加快谋划具有常山特色的财政数字化改革成果,提升财政数字化管理水平。二是紧盯制度创新。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财政、国资、金融协调配合机制,继续深化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研究落实“钱随人走”转移支付制度。三是紧盯试点争取。吃透政策、抢抓机遇,全力争取新一轮区域协调和绿色转化专项激励、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等为代表的项目、资源落地常山。
(五)全力防风险、守底线。一是坚守“三保”风险防线。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建立“三保”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强化风险监测,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二是坚守社保基金安全红线。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社会保障风险金筹措机制,持续做大应对风险储备“蓄水池”。立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强化基金运行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预测,确保不发生支付风险。三是坚守债务风险防控底线。依托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坚决遏制新增隐债。落实专项债使用“两个负面清单”,规范支出使用。足额保障债券付息资金,足量争取再融资债券,避免还款风险。四是坚守财经纪律“高压线”。围绕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使用、专项政策资金、绩效自评等开展专项检查。对任何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严抓严管,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3年1月(印520份) |
名 词 解 释
1.一般公共预算
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是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5.基本支出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