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50/2023-799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5-23
发布单位: 何家乡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50/2023-7993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3-05-23

  • 发布单位:

    何家乡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何家乡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5-23 17:0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何家乡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何家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黄冈生态配套、赵鼎考古文化、黄冈圣境、樊家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全乡发展不断提速升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显著提升,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稳步、健康、高质量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红守护基层根脉。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结合“六治六提六争”作风建设行动,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强化干部锻炼培训,提升干部整体素质水平。以“擂”促行,落实干部“晾晒比拼”,今年以来开展村“一肩挑”党建擂台赛、中层干部擂台比拼赛、乡班子成员擂台PK赛6场,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深化学习机制,全面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理论宣讲,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周二下村日、周一夜学、三会一课,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实行,学习截至目前,我乡开展集中学习25次,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68次,主题党课宣讲16场,普及党员群众1800人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开展“廉政家访”,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和“八小时外”管理。

(二)生态绿助力共同富裕。立足“青大豆、食用竹、茶叶、辣椒“四片绿叶”产业规划,探索出“两联两带”共富模式,《“四片绿叶”助共富》案例成为县域典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依托一级经销商销售网络,打通“四片绿叶”销售链条,江樊何三村联合成立常山县廉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种植大户、新昌乡千亩丝瓜络基地三方签订合作协议,轮种青大豆,做强共富品牌。深入开展产业提质、增效、赋能三大行动,改良食用笋基地500余亩,新增优质茶树200余亩,与省农科院意向合作建设20余亩青大豆和50亩食用竹实验田,实现全乡85%以上常驻人口参与剥豆加工链。聚焦农文旅融合,突出“竹海踏浪”“禅茶一味”“渔舟唱晚”三大特色板块,以诗画风光带为轴线,打造竹海景观塔、璞信古渡等20余处景观节点,9月23日承办“常U丰收 喜迎盛会”2022年常山县农民丰收节暨农民运动会,发布“何家共富”IP形象,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喜爱。截止10月,“四片绿叶”总产值近1.6亿元,带动3000余名农户增收万元以上,接待游客16万人次,带动旅游经济收入1300万元,8个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近400万,其中4个超50万.

(三)项目蓝夯实发展引擎。坚持项目为王,争取1.4亿中央专项债、2200万未来乡村资金,大干快干,以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动能。加速推进黄冈生态配套项目,推进解决黄冈山开发的供水、供电、停车、接待、污水等系列基础设施问题。目前鱼目山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上山高压强电基本完成,万寿供水工程已进场施工,黄冈游客接待中心提升及配套工程完成50%以上,黄冈圣境综合服务中心已开标。赵鼎考古文化项目突出宋韵、诗歌、忠简、考古四大文化,打造“食、住、购、教、游”一体的宋韵文化区,目前核心区已进场施工,后续征迁和配套设施正在实施中。江樊何抱团连片发展,统筹争取未来乡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资金2200万元,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13个子项目基本完成建设。稳步推进黄冈、江源、钱塘、樊家4个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总规模2049.86亩,工程实施面积达464.05亩,政策处理基本完成,项目进度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荒土地变身“金土壤”。

(四)幸福橙增强民生福祉。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3.6”开化疫情、“4.13”常山疫情,我们决战决胜、尽锐出战,守住了小门,荣获全市无疫乡镇称号,全县唯一乡镇获得第一、第二季度省疫情防控执行力优秀乡镇,全乡18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6451人,加强针接种率达95.74%,全县排名第一,60周岁以上老人接种率达96.06%,位居全县第一。大力推进人居环境风貌提升,先后组织1000余人,清理垃圾82吨,小溪水渠32条,规范鸡鸭散养166户,创建美丽庭院30个。深入实施民生项目,建设黄冈村、双安村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长风村、江源村便民服务中心。投资73万完成长风村环境整治,投资64万开展钱塘村金家自然村道路白改黑,投资250万建成江樊何3个村竹林漫步道。聚焦“一老一小”服务,摸索“以房养老”农村宅基地改革,连片收储老旧民宅,探索建设“晨熙照料中心”。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7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何家中心小学、幼儿园改造提升,依托常山阿姨培训中心,积极创建浙江省现代化社区学校。

(五)智治金构建平安防线。着眼于“安”,不断夯实网格底座,守牢安全底线。坚持数字化改革,夯实“141”体系,实现“一口子”信息归集、“一站式”分析研判、“一件事”集成联办。1-10月,受理处置网格上报信息1702条,办结率为100%,处理解决各类纠纷案件166起,调处成功率100%,发起“掌上指挥”事件89件。扎实推进“除险保安”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持续强化防范电信诈骗、交通安全、防台防汛、森林防火、防溺水等工作,在“6.20”特大汛情中坚守住安全底线。1-10月,开展安全检查650家次,排查食药安全46次,发现隐患10处,整改率100%,停业整顿1家次,行政处罚3家次,排查工业企业40家次,发现隐患25处,整改25处,排查交通隐患点位75处,整改率100%。其中,党的二十大期间“除险保安”五色管理升为绿榜,排名乡镇第三。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 “一切为了UALL FOR YOU)”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的目标定位,立足生态优势、夯实产业基础,顺应发展趋势、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态势、加强改善民生,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贡献力量。

(一)紧扣一个核心:坚持党建统领核心地位不动摇,用好“两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压实压紧党建责任,长效实行两项机制。实行党建任务清单制,聚焦软弱涣散村整治、党员教育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厘清“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干出什么成效”工作链条。搭建晾晒比拼平台,每月召开1次村党组织书记例会“晒成绩、比成果”,每季度开展1次走村观摩“亮家底、赛实绩”,成绩与年底考核直接挂钩,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激情。二是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通过“请进+走出”“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方式,定期开展“头雁”蓄力班和“头雁”讲堂,通过专题培训、晾晒比拼,带动村书记队伍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力争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的村6个,其中超100万的村2个。实施“雏雁振翅”工程,逐村至少选配2名村级后备力量,选派乡村干部组建“导师+辅导员”队伍,建立“精准培训、岗位锻炼、跟踪管理、择优使用”的“四位一体”培养机制,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压担培养。实施“鸿雁归巢”工程,深入实施“红色预备队”选拔培养体系,抓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持续推进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双向培养”工作。依托党建联建优势,一批优秀党员、种植大户、乡贤人士为核心的致富团队,建立党员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带富实效。

(二)坚持两条路径:发挥作风建设根本前提和项目建设最强引擎作用,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抓作风建设,打铁自身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六治六提六争”行动,创新建立“班子领学、中层比学、头雁赶学、干部真学”4大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利用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队伍,田间地头开展主题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入千家万户。依托组团联村“传声筒”,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事前谋划、事中事后监管做到位,全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行政水平。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从严管理农村财务,严控“三公”经费,更好支持民生事业发展。自觉接受乡人大、社会各界的监督,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努力打造一支“高效、廉洁、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二是抓项目建设,秤砣压千斤。坚持项目为王,实施“孵化+筑巢”双坚行动,依托3000万省、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联结江湾村、钱塘村、何家村、樊家村、江源村5个村打造“渔光互补”产村融合试点。积极谋划钱塘村千年古城复兴中央专项债项目,持续打造1400万樊家村历史文化古村落。突出招大引强、做实“筑巢引凤”文章,靠前谋划一批招商引资基础配套项目,积极对接县农投集团、浙江和韵文旅集团,引入常山县溪东碧水两湾乡村共富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亿溪东童话小镇建设。

(三)育强四片绿叶。聚焦“扩中”“提低”改革,围绕“四片绿叶”主导产业,持续深化“两联两带”共富模式,打造绿色共富新样板。一是建强基地。扩建1000亩青大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鼓励大户整合零星土地成片流转种植青大豆,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培育100亩以上新品种试验田,持续深化与新昌千亩丝瓜络基地合作,轮作种植扩大共富辐射面;改良4000余亩食用笋基地,结合专家工作站建设,邀请省林科院专家驻点指导,改进种植培育技术,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扩种200亩白茶、80亩银毫绿茶基地,融合茶、禅、畲三大文化,高标准建设禅茶文化创意园。二是延长链条。扩大“一份常礼 何你心意”特色品牌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与强村公司、农户开展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采取“兜底收益+股份分红”模式,探索形成资源入股利润分配机制。拓宽青大豆粗加工覆盖面,引进豆制品加工厂,力争辐射带动全乡35%以上常住人口家门口就业,提升青大豆年销售量20%以上;依托1000㎡冷库,建立浙西食用笋交易市场,制定食用笋市场价格标准;瞄准精制茶市场,结合万寿十六道素食宴,请茶入宴,开“禅茶一味”“对花啜茶”“清茶淡饭”系列宴席,筹备举办茶叶研讨会及春茶品鉴会;培育一批观赏性辣椒盆栽,拓宽长风溪东谣鲜辣酱“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力争年销售量10000瓶以上,实现农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向精加工蝶变。三是创新融合。打造“一个品牌、一桌宴席、一场赛事、一个基地”四大应用场景,扩大“四叶宝宝”共富IP品牌效应,升级系列文创产品,以强村公司主导运营,红利反哺村集体经济;依托清廉文化教育基地,以食用笋坚韧正直、青大豆清清白白、茶叶两袖清风、辣椒红脸出汗的廉礼文化内涵,打造一桌“清宴”;组织剥豆、串辣椒等赛事,结合不同时节,开展挖笋节、采茶节等赛事,举办2023年农民丰收节暨农民运动会,以赛事扩大影响力;围绕农耕、农艺、农科三大主题,对接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承接假期研学活动,打造研学基地。

(四)立足三大高地,打造三张名片。立足特色优势,做精做优“生态、民生、治理”三篇文章。一是立足生态富民产业高地,打造农文旅融合先行区。深化“荷塘月色”“廉味乡愁”“竹海踏浪”“古邑风情”“碧波戏水”“渔舟唱晚”“登高悟禅”“食之新味”8大特色文化品牌,依托诗画风光带建设,提升江万里广场、竹海景观台等景观节点,创新“竹”福宴、“竹”福礼等特色餐饮文化,开发竹林迷踪、竹园研学等农文旅体验,积极对接文化影视公司,建设竹林影视基地,提高竹海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黄冈生态配套项目建设基础,进一步扩大万寿寺禅宗福地的影响力,全力争创黄冈山4A级景区;依托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建设,深挖樊莹廉礼文化内涵,绣溪古街布点廉礼景观节点,积极申报尚书坊国家级保护文物,争创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持续建设赵鼎考古文化公园,精准对接省诗路文化带建设和县宋诗之河建设,积极创建省级诗词之乡。二是立足民生事业服务高地,打造“老幼融合”实验区。聚焦“一老一小”服务要求,建立完善促进老年人健康和优化儿童照护的服务体系,依托“晨曦”日间照料中心、共享食堂等阵地建设,积极探索“以房养老”农村宅基地改革,建设农村现代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综合体,基本建成“一老一小”“15分钟服务圈”。健全社保保障体系,精准画像精准帮扶,鼓励“四片绿叶”龙头企业、经销商用工向低收入农户倾斜,力争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积极回应民生所盼,实施双安村黄金坞、长风村石门坑水毁修复项目,持之以恒实施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守住粮食安全“红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第三方市场保洁督考,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包村包组负责制,定时、定点、定人细化责任。三是立足基层社会治理高地,打造整体智治理示范区。完善廉礼信用积分体系数字化应用,构建信息指挥中心、全科网格、民生议事堂、人大代表联络站等“1+N”善治体系,发挥全科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矛盾化解“突击队”作用。深化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应急预案修编,完善乡、村、网格三级应急力量及物资配备,组织开展防汛防台、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牢筑“外防输入”防线,加快推进全民疫苗接种工作,着力提升全员免疫保障水平。对照除险保安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重点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路段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面筑牢安全屏障,平安护航亚运会胜利召开。优化“老娘舅”专职调解员队伍,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扎实做好社区矫正、禁毒、反邪教、反电信诈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