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12- 11 16: 32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建设新型智慧农贸市场
打造便民服务新样板
农贸市场作为承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的重要平台,是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综合形象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农贸市场作为保障生鲜物资稳定稳价供应的坚实阵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对零售业纾困扶持措施。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县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打造安全放心、智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水平现代化农贸市场,是推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一、我县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12座农贸市场,其中中心城区农贸市场3座,乡镇农贸市场9座。从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来看,柚香城农贸市场和大东门农贸市场已完成“五化”建设,市场内部设施完善、经营环境较好,且总体经营效益较佳。城区3座农贸市场的布局只能够覆盖部分区域,其中柚香城农贸市场和大东门农贸市场距离相对较近,而如赵家坪、城东、城南等区域仍无农贸市场,导致中心城区覆盖率整体偏低,零担菜市场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从乡镇农贸市场来看,各乡镇农贸市场整体业态单一,仅能满足居民最基本日常生活需求,无智慧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系统。
二、我县农贸市场发展存在问题
(二)设施落后,城乡差距大。柚香城农贸市场和大东门农贸市场通过“五化”建设,优化了市场环境和服务水平。但由于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片,市场周边停车设施匮乏,导致停车无序、阻碍交通。多数乡镇农贸市场不仅缺少数字化赋能,且基础设施老旧,通风、排水不畅,宣传栏、监控等服务设施老化。
(三)业态单一,缺乏特色化。目前我县所有农贸市场在业态上仍以传统生鲜业为主,缺乏特色化,如特色美食、线上交易,相关特色服务尚未跟上,在线下超市、线上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等各类零售主体冲击下,受影响面较大。
(四)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一方面是农贸市场整体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低,未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管理,制约了市场方对商户、商品的有效管理,无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是市场产权复杂,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由城投公司运营,农贸城等专业市场由属地或私人业主管理,乡镇农贸市场产权更为复杂,造成管理主体多头化,且部分农贸市场附近商铺、流动摊位多,造成监管难度大。
三、新型智慧农贸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规划引领,强化保障,确保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十四五”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在守牢市民“菜篮子”和补民生短板进程中,除了全面提升现有农贸市场品质,还应该加大部门之间的协同力度,在城市专项规划和顶层设计层面完善布局,在新兴城市片区科学布点,更有效地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2.加大政策保障。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土地供应政策、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及配套的相关扶持政策。
3.健全机制体制。建立规范、系统的市场管理及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加强市场保护,着力为农贸市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为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试点先行,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样本
1.试点建设标杆性市场。建议在柚香城农贸市场基础上,选择城东新建农贸市场作试点建设,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导入到农贸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将其建设成为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消费便捷化的智慧型农贸市场,使市场管理规范有序、部门监管高效智慧、商户经营方便流畅、消费者安全感满意度大大提升。
2.实施农产品全息式监管系统。结合我县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试点等工作,进一步建设完善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数字化监管等大数据管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快速查询、去向追踪和精准召回等处理。
3.增加人性化便民服务。市场内可设置共享雨伞、生鲜暂存柜、轮椅、自动体外除颤仪等配备,以及快递寄件、充电宝租借、血压血糖免费测量等便民服务,努力提升市民的购物体验。同时引入电商平台,发展线上交易,市民可以线上自主选购农贸市场的商品,周边2公里内可实现1小时无接触配送到达,为不能来农贸市场的市民提供方便。
(三)多方联动,共创共建,推动市场转型升级
1.多渠道整合建管力量。集结政府、市场管理方和社会资源的力量,争取专项资金,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方式,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国有资本回购或输出管理的方式,逐步规范农贸市场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
2.多维度加强考评管理。建立完善农贸市场管理机制,制定考评、跟踪机制,引导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消费,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部门综合执法检查,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卫健等部门定期对农贸市场开展检查,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乱象。
3.多类型推动转型升级。在市场建设和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市场类型,从生鲜农产品销售,发展成集交易,物流、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邻里化、综合化、休闲化场所,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标准化、品牌化的农贸市场。
答复意见
尊敬的付琳芸委员:
您在常山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新型智慧农贸市场打造便民服务新样板的建议》(第17号)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农贸市场规划和提升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该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有价值。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农贸市场概况
农贸市场是市民的“菜篮子”,农贸市场建设是民生工程,常山县现有登记的农贸市场5家,其中城区范围内2家,乡村范围内3家。柚香城和大东门分别于2020年、2021年进行“五化”改造,2022年溪口农贸市场进行“放心”市场改造,今年红旗岗农贸市场也启动改造提升,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提升,市场内部的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部分市场存在先天不足,仍存在车辆停放难、消防设施不全、食品安全等隐患。
二、办理情况
1.关于“规划引领,强化保障”方面,从去年5月份,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市场选址和规模。目前,《常山县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已完成招标、评审等程序,报送稿已基本完成。这也是我县第一个市场专项规划,为指导市场科学布点提供依据。同时,我局将继续主动、积极与发改、财政沟通,力争出台农贸市场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比如将星级市场创建纳入大商贸政策。
2.关于“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样本”方面,目前,已完成柚香城、大东门2个城区市场的“五化”、四星级市场改造提升,完成乡村市场—溪口农贸市场的放心、三星级市场改造提升,红旗岗农贸市场的放心、三星级市场改造提升正在进一步施工中,从而实现乡村到城区的“智慧服务样本”全覆盖,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已城区市场试点,配备基本便民服务设施,打造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一体的市场服务体系,大大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关于“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方面,目前,城区的大东门市场和柚香城市场已由城投集团收购,由其下属的市场开发服务公司统一经营,由于市场属民生工程,收益小、责任大,争取社会资本投入难度较大。同时,利用“市场在线”系统,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实现监管“数字化”。并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截止目前为止,市场监管已联合农业农村、住建、综合执法、卫健等部门开展野生动物,垃圾分类检查、创文等多项专项执法检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将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充分调研,合理布局。认真完成常山县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并在以后市场的新建上严格按照规划布局设置。同时我局将继续主动、积极与发改、财政沟通,力争出台农贸市场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二)继续开展市场改造提升,打造智慧服务样本。以创文为契机,以“星级”、“放心”“五化”市场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红旗岗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同时加强与乡镇(街道)协调沟通,争取将市场提升改造纳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争取建设资金。
(三)继续加强市场监管,让市民买上“放心菜”。一方面,持续推进“市场在线”的迭代升级,实现数字化监管。另一方面,继续强化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府支持,加大与城投协调,努力形成政府投资、属地管理、专业代管的市场内部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市场“民生”属性。提升市场形象和市民满意感、幸福感。
再次感谢您对市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
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 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