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12/2023-8323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1-20
发布单位: 常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12/2023-8323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3-11-20

  • 发布单位:

    常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11-20 12:0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常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浙西第一门户”战略部署,聚焦“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工作主线,以“六治六提六争”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共同富裕、除险保安、助企纾困、改革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在省际合作示范县中展现人社担当,为谱写“两个先行”贡献人社力量。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就业创业“稳进”导向,经济发展促进有力。一是打好保障用工组合拳。全力落实“招工即招商、招工即招才”工作理念,围绕“老乡留常山、岗位送给U”等系列主题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3场,推送岗位5200个,城镇新增就业3872人;牵头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春节留工促产助推“开门红”的意见》,努力缓解春节前后企业用工短缺,满足企业招工用工需求;大力加强省外劳动力招引,与湖北黄冈、河南信阳等地开展跨省职业技校劳务输入战略合作,与中西部城市互设劳务服务工作站3 家,与四川省平武县建立劳务输入常态化机制,推送我县优选岗位500多个(次),今年以来中西部22省脱贫人口在常就业1300余人。二是用足援企纾困政策红利。争取获得全市额度最高的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1727万元,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稳岗返还补贴955万元,惠及企业1495家,2.34万人;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1427万元,惠及企业1793家,2.85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984.38万元,惠及6434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288.88万元,惠及4094人次。三是兜牢重点群体民生底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推广应用延伸至乡镇村级。联合志愿者协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服务重点群体9243人次,帮扶3611人实现就业,帮扶指数排名全市第二;联合多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792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57个,助力各类重点群体“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增收。

(二)坚持社会保障“幸福”导向,美好生活托举有力。一是撑起民生保障伞。开展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排摸扩面增量基数,分类定制扩面方案,线上线下畅通参保路径,截至10月底,企业职工参保缴费64988人,较年初增加1812人。推进社保全国统筹平稳上线运行,稳步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今年以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累计127094万元 ,惠及待遇领取人85183人。二是擦亮窗口服务金招牌。推行社保业务不见面办理,实现业务全程一网通办,高频业务打包提速办;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查摆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堵点,完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强化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新增社保医保参保一件事联办等联办事项,单件事项缩减办事时长20分钟,已累计为群众节约时间超过3000小时。三是拧紧社保基金安全阀。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工作,促进社保政策落实落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截至10月底,已排查问题12个,整改12个,追回多领待遇9.39万元。

(三)坚持人才招引“赋能”导向,创新驱动实干有力。一是平台搭建输送产业人才。引进衢州常山技工学校,现有学生1220人,其中衢州市以外学生505人。目前,我县是全省在县一级唯一拥有2所民办技工学校的地区;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大力培育常山阿姨、鲜辣厨师等高技能人才队伍,截至10月底,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006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62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70人,全市率先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浙派工匠”项目。二是筑巢引凤汇聚紧缺人才。完善“英才荟”线上引才渠道,吸引57名紧缺人才智汇常山,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79%,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招聘入岗56人;持续升级优化人才新政,落实“智汇常山”等系列人才政策,推进11家人才平台建设完善,做好常山人才码迭代升级,目前已有1.7万人持有常山人才码。三是人事改革激活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建立起主要体现德才素质、个人资历、工作实绩的等级晋升制度,拓宽干部发展空间。目前首批晋升人员91人,人均月增资达942元;率先突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制定新的岗位设置管理办法,逐步形成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岗位考核竞聘机制和考核方案;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数字化改革,完善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系统信息数据,今年以来更新完善1300人次信息数据。

(四)坚持数字人社“便民”导向,数字化改革推动有力。一是场景承接有实效。全线贯通省人社厅19项人社数字化场景,通过组织数字化场景演示等活动,全面提升实战实效。二是重点应用争实绩。完善第三代社保卡在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及政务服务功能,破解群众“一人多卡”等问题。截至10月底,全县第三代社保卡申领量达181422张,公交刷卡28200余人次,贯通和使用居全市前列,成功举办衢州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三是“一网通办”加速度。持续推广政务服务2.0平台收件,推进社银合作深化及扩容,实现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应收尽收,截至10月底,政务服务2.0占比达标率为96%,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总收件数占全县总收件数的35%。

(五)坚持劳动关系“治理”导向,社会和谐维护有力。一是欠薪治理协同推进。协同县综合执法局共同研究制订《监管执法衔接联动协作细则》,破解劳动保障监管与行政执法衔接的难题,今年以来移送综合执法局违法案件线索13件;开展根治欠薪暨除险保安实体化办公,组织精干力量对在建项目以及企业进行全面联合检查,访谈民工341人,检查企业25家,发现整改问题10项。二是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打造“仲裁、调解、监察”三位一体为核心、多部门融入的劳动人事纠纷化解服务机制,推动全县 14个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广不见面“云”上调解仲裁,面向105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体检,指导企业签订电子劳动合同2000余份。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纠纷156件,仲裁调解成功率达91.4%,“云”上化解纠纷106件,网络办案率达70.2%。三是工伤认定贴心服务。持续加强工伤预防联动治理,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等政务平台,推出工伤认定“容缺式”线上服务以及工伤认定亲情化服务,用心做好弱势群体工伤调解工作。今年以来线上申请工伤认定 400余件,上门服务群众300余次。

(六)坚持党建引领“旗帜”导向,作风建设提升有力。一是党建引领融入中心工作。发挥“百业窗”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融入全县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主动请缨参加征迁工作,组建高速卡口执勤、核酸检测、社区管控、隔离点服务、欠薪处置、稳就业惠民生等6支队伍,全员出勤超过300人次。二是载体建设增强为民服务。以编撰《人社“一本通”》为牵引,实施精品宣传行动,汇集、梳理企业、群众关心、办理频率较高的业务事项,实现线下“一本通”、线上“一码通”,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带去真便利,促进政策落地见实效、业务办理不求人。三是作风建设促进担当有为。开展人社“六治六提六争”作风建设行动,聚焦六方面工作,争做“六种人”,深入开展“提效五分钟 争做六种人”专项行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促进作风大转变、本领大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

(一)技能人才占比低。2021年,我县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数占比为23.8%,省平均为28.5%,低于省4.7个百分点。截至10月13日,我县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数占比为26.8%,预计省平均技能人才占比为30%左右,低于省平均指标水平。

(二)技工学校管理压力大。目前,我县有常山技工学校,共有学生1220人,其中衢州市以外学生505人。受疫情防控和维稳等多重因素影响,技工学校管理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劳动监管队伍建设薄弱。执法改革后原有5个编制仅保留2个编制用于监管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人社局仍承担绝大部分劳动用工监管、根治欠薪牵头工作。今年以来已接待处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等问题601件,涉及1600余人,涉及金额1598多万元,监管力量不足问题突出。

三、2023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实施党建品牌提升工程,争当“干事先锋”

一是持续深化“六治六提六争”作风建设行动。以做好“六种人”为指引,进一步强化党建和业务融合,推动干部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新时代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人社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激发干事担当。二是持续擦亮“百业窗”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社各项工作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在省际合作示范县中展现人社担当,为谱写“两个先行”贡献人社力量。三是持续优化干部培养考核机制。坚持培育精准化,针对性加强干部培养。坚持管理常态化,加强干部平时考核。坚持任人唯贤,规范开展干部选拔。

(二)实施就创创业提质工程,争当“乐业先锋”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开展沿江特色就业示范带及返乡创业合作村等基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政务服务城乡均等化。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帮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三是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充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持续推进技能等级认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聚焦新业态及紧缺专业,建立培训需求资源“一清单一目录”。举办县级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代评”“以赛促训”。

(三)实施人才引育提效工程,争当“引才先锋”

一是奋力打造省际职业教育高地。以联合四省边际、山海协作职业院校以及县内技工学校为主线,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打通四省边际技能型人才培养、就业、流通的大通道,加快形成区域品牌优势和整体竞争优势,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二是全力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持续开展“英才荟”引才,实现人才共享共育。创优服务环境,升级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扩大人才增量,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我县就业创业,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博士后工作站、企业专家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建设。三是大力构建产教融合新高地。推进云创(常山)产教融合园建成运营,广泛延揽人才,壮大人才“蓄水池”,赋能地方经济。

(四)实施社保惠民提优工程,争当“保障先锋”

一是提档扩面,提升社保水平。促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加快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快第三代社保卡应用和电子社保卡发放,发挥好大社保兜住大民生的关键作用,深化大社保体系建设。二是强化预防,落实工伤参保。扩大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优化完善工伤预防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有关政策。三是全面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深入开展基金风险警示教育,巩固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漠视群体利益专项治理成果,健全基金内控常态化机制,坚决守住基金安全底线。

(五)实施和谐劳动提标工程,争当“治理先锋”

一是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四化”工作法,强化预防、深化调解、细化仲裁、优化服务,依法公正及时处理争议案件,力争实现年度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92%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全力巩固和谐劳动关系成果。完善长效欠薪治理体系,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理顺大综合执法改革运行机制,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现“月清月结”,欠薪案件线索动态清零,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国考”。三是全效织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建立新业态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加强对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办案指导,优化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落实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提级工程,争当“改革先锋”

一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动收入分配领域重点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各项激励保障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创新实施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模式,深化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招引培育机制、优化考评管理机制、推进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相关机制改革,盘活潜在岗位资源,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程度激发我县干部队伍活力。三是贯通人社数字化改革。深入贯通“人力社保大脑”应用,加快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高效协同、系统集成”的“数字人社”,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