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37/2023-829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0-25
发布单位: 县资规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37/2023-829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3-10-25

  • 发布单位:

    县资规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10-25 18:44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举旗定向,高效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给予资规系统大力支持与高度肯定。上半年,县资规局克难攻坚、拔钉除障,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土地整治立项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系列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及全市土地整治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蓝图绘就,压茬推进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稳步推进。围绕依法依规目标,积极推进县乡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通过建立刚性管控、实施动态监测,拟定规划引领三年行动方案及43项2023年规划编制计划表,逐步形成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实施—规划服务”的规划管控传导。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以“1+1+2+7”(1个中心城区、1个市级重点镇、2个县级重点镇、7个一般乡镇)的四级城镇规模体系为依托,推进“1+4+1”集聚点选址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确定共计1324亩土地7095套(含在建)规模体量的共富集聚点格局,全面汇聚产业、人口、资源等要素,提级提速城镇发展;启动球川三溪村、白石镇草坪村等10个典型村、特色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及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工作,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着眼经济开发区新都片区控规修编,通过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加快主城区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融合。积极推进开展辉埠片区工业邻里中心规划研究以及化工园区复评等工作。

(二)重点突破,成效显著

一是土地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推进迅速。创新使用国企融资的方式加快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及资金拨付效率,出台《常山县属国企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指导意见》及《2023年度县属国有企业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提高了土地整治项目的补助资金,激发乡镇街道项目推进的能动性。目前,全县共核定土地整治项目302个,立项总面积16305亩,预计产生新增耕地13827亩,全市排名第一。

二是严把质量关,深化项目管控。通过联合县纪委、县政府督查室联合开展土地整治专项督查,在项目政策处理、施工进度、种植管护等重要阶段开展倒计时督查,自5月28日督查以来,通过每日通报,连续三天排名后三的纳入军规通报,有效提高了项目施工的进度,仅用时15天,水稻种植面积从1240亩上升至3875亩;通过班子领导带队、科室协助的方式聚力指导项目推进。县资规局组织9个班子领导分别带领11个科室,分包联系乡镇街道,定期开展现场巡查、就项目实施堵点难点进行解答记录,梳理汇总由县土地整治专班解答指导。目前,全县已种植面积3875亩,整体完成率77.5%,6月底可实现5000亩项目的工程完工及水稻种植;土地整治历史项目已验收未入库及在建补充耕地项目共65个,涉及项目面积共6651亩,目前全县6651亩项目全部完成种植。

三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质升级。青石、招贤及同弓二期全域整治项目完成水稻种植1900多亩;深入推进省级十大工程建设,完成《常山县关于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全县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9个以上,实施永农集中连片整治6500亩以上,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5200亩以上,复垦建设用地验收344亩,新增耕地面积246亩,落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3213亩以上,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1970亩以上。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第一季度省级星级评定中获得了五星评定。

(三)要素保障,高效有力

一是重点工程保障高效。完成钱塘江中上游常山江(辉埠~双港口)航电枢纽项目一期工程(常山段)枢纽区及淹没区用地组件报批工作,涉及总用地面积4229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898亩),征收集体土地1957亩。

二是指标保障有力。加强同萧山区、钱塘区以及绍兴市等地达成指标调剂框架协议,调剂资金预付款4亿元已入账;全年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73亩。

三是土地供给持续保障。截止6月中旬累计供应土地35宗,面积约1051.74亩,土地供应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工业项目的用地保障,累计出让工业用地约516亩,占土地出让总面积的95%,重点保障了华创铜箔、君晟电器等重点项目用地。

(四)绿色生态,综合利用

一是“耕地智保”取得实效。通过深入指导各乡镇开展耕地保护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三倒查”机制,落实田长、巡查员责任,加强“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操作培训,提升田长以及巡查员精准分辨“两非”问题率。截止目前田长及巡查员总计完成巡查任务15336次,发现问题157个,涉及耕地8782亩,认定”两非问题“8个,涉及耕地649亩,已全部完成闭环处置。

二是持续推进辉埠镇夏家矿区矿地综合利用及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工作。强化协同配合、政策处理,完成项目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出让前期工作,预计6月底挂牌出让。

三是“五未”土地处置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五未”土地处置工作,截止目前,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36亩,任务完成率25%;盘活存量土地416亩,任务完成率44%;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76亩,任务完成率61%。预计能够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300亩。

(五)违法处置,服务保障

一是高效开展土地违法督查整改。通过定期通报晾晒,探索建立违法用地“增违挂钩”机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全力做好常山港治理二期、九景衢临时用地、水库扩容等118个历史挂账问题的督察整改工作,目前常山港治理二期项目已报核销,6月14日,省厅总督办核查验收;2021年度61宗督察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率100%。

二是精细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辨识度。通过现场看、现场谈、现场解决,进一步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完成规划委员会联席会议23项事项审议;补齐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服务28个专项债项目;出具东案乡健康产业园、交通局东南侧等15宗地的规划设计条件,用地规模达340.96亩;许可地上建筑面积4380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7954平方米。

三是深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迅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风险大排查,详细摸排我县地质灾害现状;通过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建立“叫应机制”,完善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升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能力。今年以来已派出69人次对39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43户切坡建房边坡开展巡查排查。

四是以民为本高效推进不动产登记办证。通过开通绿色窗口,组建上门服务队,建立专项专办机制,推进登记办理流程集成优化。全面推广“不动产智治”应用平台,企业和群众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通过线上操作即可完成二手房转移登记、商品房预告登记、商品房预转现、抵押登记、查(解)封登记、不动产信息查询等高频事项;实行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推行“跨省通办”“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过户联办”“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等便民利民举措,实现全县53个中介门店、21个银行网点、6个置业公司及法院等不动产登记领域全覆盖;采用“预介入、预受理、预审查”的创新机制,推进企业项目“拿地即拿证”“验手机发证”,大大缩减了原来需要两三个月的审批流程。2023年上半年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4805本,发放不动产登记证明2677份;办理抵押登记3720件,查(解)封登记630件,商品房转移登记1230件,二手房转移登记765件,农房首次登记1089件。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资规锚定全年工作目标,在下半年接续推进,全力开展5大深化行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深化完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一是深入开展山水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争取完成山水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细化“一江两岸”规划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二是加快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审查;三是加快推进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工作,摸清可盘活存量村庄建设用地底数,为空间规划流量空间规模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二)深化推进土地整治入库达标。一是迅速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及日常变更工作。全力组织开展县级验收,并报市级省级验收复核,同步开展日常变更工作,确保指标5000亩指标的顺利入库;二是迅速推动历史项目指标入库。目前全县6600多亩历史项目已全部完成种植,加快督促各乡镇街道完成外业举证工作,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历史项目的指标入库工作。

(三)深化保障各项要素助力经济发展。一是稳妥开展指标调剂。通过完善年度指标调剂计划,复垦项目预计调剂收入约9.8亿元;按指标调剂框架协议开展指标调剂工作,预计调剂收入40.5亿元;二是合理开展土地储备项目,通过建立“储备机构+做地主体”模式,充分发挥做地主体优势,有序推进储备项目,为高质量打造“一江两岸”品质之城提高储备资源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有序保障土地供应。特别是住宅用地出让工作,结合房地产市场变化,提前谋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考虑原农贸城地块、狮子口片区地块、芳村和辉埠集镇地块,计划6月份先出让城东交通局东南侧地块。

(四)深化绿色集约利用促进环境保护。一是加大“五未”土地处置力度。逐地块分析原因、明确处置措施,厘清责任单位,倒排工作计划,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同时,加强谋划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通过加大项目招引、公建民生项目补办、边角地处置及园区提质转型收回土地再供,争取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二是持续推进绿色矿山质量再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加强对接、加大投入,确保十月份完成我县所有矿山的数字化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同步推进中兴矿业创建我省第三批智能化绿色矿山试点工作。三是高质量做好矿山治理。通过一月一巡查,一矿一台账,对在采的9个矿山,落实“边开采、边治理”。

(五)深化违法处置强力保障民生。一是加快卫片违法核销工作。借助“七张问题清单”、督考晾晒等方式督促各乡镇(街道)及违法主体加快整改;二是进一步做好土地督察、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工作。牵头做好常山港治理二期、沿江公路、卫片违法点等项目核销;牵头制定《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的实施意见》,聚焦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治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

三、八八战略标志性成果

(一)2018年度,常山获得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原常山县国土资源局获全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二)绿色矿山创建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浙江紫晶矿业5G+智能化矿山项目和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辉埠石灰岩矿智能化绿色矿山,绿色矿山、智能化绿色矿山(2.0版)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硕果累累。一是2020-2021连续两年全省绩效评价排名第三,获得2020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奖励,并被市“十条军规”正面典型通报。二是常山县同弓乡金川源村等7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被评为2022年省典型示范工程第一名,奖励资金1000万元。

(四)“耕地智保”场景取得实效。设立155处高位视频监控,准确覆盖全县92.5%稳定耕地;在全市率先完成打卡点位设置等工作,建立健全并出台全省第一份巡查员考核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耕地保护补偿资金5420.6461万元。

(五)编制完善地灾防治“一张图”实现风险动态管理。通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开展风险程度评价,编制完成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根据年度排查动态增减,实现了对全县范围内136处重点地灾防治区域全时全域监控管理,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连续17年未发生亡人事故。

(六)改革创新,深入实践。实现“拿地即拿证”,通过创新机制、权调前置、资料共享、极速办证,成功搭建不动产登记事项一体化“智治”服务,实现1小时内办结土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向用地企业颁发不动产权证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制定完善《常山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收益分配、入市计划管理、批后监管等配套政策,顺利完成青石镇马车村、同弓乡关庄桥村、大桥头乡樟山村地块入市准备。

四、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的工作建议

(一)形成合力,打造山水公园城市城市名片。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按照总体规划引领、专项规划布局、详细规划落位的措施,形成合力,唱响山水公园城市城市名片。坚定不移走以集聚人才集聚资源为导向、以山水融合生态宜居为特色、以配套完善能级提升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升中心城区城市首位度。

(二)共建土地储备格局,建立“五统一”体系。通过“土地储备机构+做地主体”的做地模式,丰富做地内容,将规划设计工作与做地同步开展,建立“出让前纳入出让条件-出让后纳入审批内容-建成后纳入规划核实”的“三纳入”工作机制,保证重要区块城市设计能有效指导土地供给。逐步建立“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的土地储备格局,构建由“生地”变“净地”“熟地”的运行体系,发挥土地储备作为土地一级市场“调节器”“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