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cs3333/2023-7686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1-06
发布单位: 综合行政执法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cs3333/2023-7686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3-01-06

  • 发布单位:

    综合行政执法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1-06 15:36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关心指导下,聚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行政执法办案等重点中心工作,创新突破、扎实苦干,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现将综合执法局今年的重点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是中心工作保障有力。一是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开展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包区清楼、宣传引导、卡点值守、人员流调等工作中。建立“1+5+7”联合执法常态化巡检机制,对全县域内的沿街商铺、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全天候开展“衢通码”张贴宣传和“三查一扫”动态巡检。二是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坚持聚焦中心、融入中心,组建*支专班共*名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深入到开发区提质转型、农贸市场片区征收、航电枢纽项目征迁和北门历史街区改造等全县重大征迁征收工作中。三是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积极助力现代社区建设,推动综合执法队伍进社区,建立执法包区机制,将*名执法干部成下沉至*个社区中,推动执法力量与居民群众互联互促互助。

二是改革成效不断彰显。一是全闭环清单化管理.推行清单式管罚衔接模式,聚焦*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全面厘清源头审批、过程监管、末端执法职责,形成“三张清单”,实现事项覆盖率、认领率、公开率三个100%。二是全流程数字化赋能.全面贯通省监管执法、治理四平台、天眼、雪亮工程等系统和各类信息资源,率先全市打造一站式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创新执法U指数,按信用建设、监管检查、行政处罚等维度对执法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强化指数运用,实施精准执法。三是全领域全科化实践。创新开设“执法夜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通过专家授课、办案能手讲课、执法擂台赛等形式,开展全员全科培训,打造全科型执法队伍,推动“多领域办案”向“全领域执法”转变。

三是城市面貌持续焕新。一是科技赋能城市智治。依托社会治理中心智治平台,全面融合智慧城管、餐饮油烟在线监测、人行道违停抓拍、渣土车辆在线监控、智能犬类管理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违法行为实时定位、自动捕捉、即时回传、一键交办、整改比对的全流程在线管理,有力破解市容环境问题“发现难、管理难、服务难”等堵点问题。二是精准施策问题严治。充分发挥城管办统筹指挥作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小区十乱、违章建设、餐饮油烟、噪音污染等市容顽疾的集中攻坚,坚持严管重罚,达到整治一起、销号一起。三是基础更新城市提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基础设施“老旧破损”痛点难点,出台《2022年常山县城市精细管理行动方案》,细化制定了道路交通、小区基础设施、便民摊位改造等*个城市功能提升项目,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设施和景观更新。

四是执法办案持续增强。一是积极推行“柔性执法”。突出群众有感,创新执法方式,积极实施创“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模式,创新公益服务折抵罚款,实现执法+服务有机结合,让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尺度,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来,全局共办理各类案件*件,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争议导致的信访投诉事件,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二是精准实施“破零降频”。开展“破零降频”行动,梳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沉睡”事项、高频违法事项清单,通过“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等手段开展专项执法。今年以来,共查处KTV、非法出版物、非法电鱼、破坏古树名木、虚拟货币挖矿等新领域案件*件,共覆盖46.8%领域,涉案金额高达3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开展“综合查一次”。 率先全市出台《常山县“综合查一次”实施办法》,建立县乡共性清单、镇街个性清单,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和掌上执法终端,通过线上接收任务、多家一次上门、对表精准检查,打造执法全程留痕的“一网集成、一屏掌控”执法新模式。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法制审核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乡镇(街道)法制审核力量薄弱,与法制审核量和法制审核职责的实质化履行不相适应。乡镇街道法制审核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审核案件一签了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基层治理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城管办、指导办实质作用发挥不明显,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靠综合执法部门单兵作战的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动员全社会各部门的力量,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治理”格局。

三是执法办案业务有待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的规范性、严肃性不足,相关案件迟办缓办停办的情况一定程存在,今年,32起责成拆除的违法建设案件中仅7起拆除到位,占5分之一。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助推部门职能有新转变。全面深化县级综合执法平台运行制度,形成一体指挥、整体联动、高效运行的执法平台。优化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职责边界,完善“五维”监管机制和“1+12”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解决管罚脱节、推诿,确保监管全覆盖。探索“精准赋权”模式,确保赋权事项在基层能用管用。完善一支队伍管执法“248”运行机制,以组织融合推动干部思想融合、工作融合,实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141”基层治理体系等融会贯通。开展效能考核评价,聚焦队伍建设、监管劝导、执法规范、协同联动等6个维度设立27项评价指标,执法效能定期“全面督评”,激励执法队伍敢管会管。

(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城市管理实战运行存在的问题,优化构建组织领导、工作职责、组织动员、智慧管理、综合评价“五大工作体系”,推动形成既专业分工又高效协作的城市管理新局面。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网格的管理队伍,强化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推进城管委实体化运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一支执行有力、运行有效、管理有方的城市管理队伍。

(三)做强综合执法主责主业。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应用系统,探索开展“非现场”执法、PDA掌上执法、执法+信用监管等执法方式,深化推进“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等执法模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力争全年行政案件复议零撤销、诉讼零败诉、办案零上访,实现监管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以打造四省边际行政执法教育新高地为目标。做强执法夜校,健全完善全科系统培训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常山特色的本土化执法培训教材,深入推行“带教式”“体验式”“情景式”执法业务培训,全力锻造一支全科全能的综合执法尖兵。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工作纪律、轮岗交流、督查考察等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实干作风,激发队伍活力,抓紧扛旗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