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31/2022-7469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8-30 | |
发布单位: | 县协作中心 | 有效性: |
02165835-031/2022-74691
主动公开
2022-08-30
县协作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30 14:00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协作,在常山与宁波的山与海之间已实施十年,走过十年栉风沐雨,开辟出了一条造血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富裕之路,也描绘着浙江“山海共富”的幸福画卷。
山海协作“鲜花”开遍山海之间。七彩拱门与月季花海相映成趣,花容秀美、姿色多样。走进郭塘村,络绎不绝的游客正在游玩赏花。六年前的郭塘村是一个“脏乱差”,村集体欠下百万外债,村民幸福感低的偏僻山村。2016年,郭塘村将村里的闲置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郭塘村找准了美丽产业——月季。2018年,浙能集团-郭塘村光伏“消薄”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并网发电,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15余万元。之后,村集体专门成立公司,推出“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村集体出资集体种植、农户入股抱团种植、农户单户种植等方式,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以项目带动共富,以情谊连结山海。月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山海协作”这片沃土。2021年,慈溪市公牛集团和宁波美华实业有限公司与新昌乡郭塘村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工作,两家企业各筹集资金100万元投入郭塘村帮助开展月季花种植项目。郭塘村借助这笔资金从外地引进大批月季花苗,利用从村民手头收购来的“荆刺”,依托嫁接技术,将月季花基地扩大到了150亩,并打造了月季花主题公园等项目。目前,郭塘村月季共有99个品种、99万余株月季,去年销售产值达186万元。村集体、农户分别增收104万元和82万元。预计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三年内村集体经济达1000万元。“听说慈溪市市花是月季,我觉得机会又来了。”张荣说,“之前是慈溪帮助我们,现在我们为他们装扮城市。”就这样,张荣争取到了与慈溪市政园林公司合作的机会,成功地把月季花引入了慈溪市场。如今郭塘村的月季作为市政花卉已销往江浙沪等地,幸福村庄因山海情的缘分,结出“幸福之花”开遍山海之间。
千亩丝瓜络架起十村共富桥。除了月季花产业,郭塘村和新昌乡9个村一同参与山海协作项目,建起了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带动村民增收。8月,走进新昌乡輶輅村百亩丝瓜络基地,你可以看到丝瓜长得又长又大,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丝瓜络大丰收了,农民和村集体都增收了,明年我们再增加300亩!”輶輅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樟良说。这幅丰收画卷,又是从何起笔的呢?慈溪市新浦镇是享誉全球的丝瓜络原产地,利用丝瓜络加工成产品历史悠久,产业链完整,产品畅销国内外。常山作为慈溪的山海协作结对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却缺乏合适的开发项目。山有呼,海必应。2021年年底,新昌乡与慈溪市新浦镇合作,共同打造千亩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项目。今年年初,千亩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签约仪式在新昌乡郭塘村举行。现场,常山县富好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新昌乡“早上好”共富公司)与宁波界哲日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丝瓜络种植包销合同。按照合作协议,由界哲公司负责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保底价回购丝瓜络产品。常山县富好公司投入建设资金,负责土地流转及将1200 余亩丝瓜络分包给 10 个行政村种植。常山县富好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参股分红、导入业态、资源处置等形式,构建“收储-处置-反哺”利益闭环机制,在新昌村、郭塘村、对坑村、黄塘村等10个村发展丝瓜络,种植面积1300余亩。在种植期间,慈溪市新浦镇先后派遣25人次本土农技专家赴常山开展瓜架搭建、播种施肥、管理采摘等技术指导,定期安排常山种植人员50余人次来慈培训交流,确保农户迅速准确掌握种植技能。今年,丝瓜络产量预计可达26万斤,按照合作协议,收购价为70元/公斤,预计产值可达到9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毛竹、化肥等相关产业发展。栽种的是丝瓜,收获的是希望。“丝瓜络项目落地后,我们就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挣三四千元钱,比在外面打工好。”輶輅村村民李健国说。丝瓜络全身是宝,它不仅是一种中药材,除了药用外,丝瓜络深加工可以制作成浴花、鞋垫、保健枕、拖鞋、床垫等产品。为进一步促进丝瓜络产业发展, 延长丝瓜络产业链。今年4月,千人浴花加工山海协作共富项目启动,目前设置了新昌村、达塘村、輶輅村、对坑村4个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40余名,预计年产值可达200余万。8月上旬,国药控股宁波有限公司与常山县富好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丝瓜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这标志着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将迈向2.0版。
十年山海情越走越亲。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山与海”在十年前开始连接。2012年,常山县与慈溪市结为山海协作结对城市,2013年8月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各出资1亿元,成立了常山县柚桥山海协作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用于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企业共87家。“飞地”经济激活了山海协作新潜能,让“山”的优势和“海”的资源“飞”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慈溪市上林英才产业园的“消薄飞地”共有156个村参与,常山县累计投资金额1.33亿元,今年返利的1330万元已分配到各个参与村;2021年共有四家企业入驻慈常“科创飞地”平台,为科创飞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2021年9月,慈常“产业飞地”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项目开工,首批落地5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达产后每年可创销售收入13亿元。常山更多的乡村乘上了“山海协作”东风,激荡着山海协作之成果。2021年金源村成为慈溪市援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援建项目包括金源村红色展览馆项目、山海书屋建设项目、村庄道路沿线电线上改下工程,援建资金共计171万元。在山海协作的助推下,金源村乡村风貌得到了改善,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山”呼“海”应,从2015年起,拱墅区与常山县建立山海协作关系后,拱墅区持续向何家村“输血”,不断增强村里的“造血”功能。期间,援建了千亩油茶林种植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千亩食用竹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二期),累计投入资金665万元。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十年“山呼海应”越走越亲。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慈”情十载,常来常往,慈溪、常山两地正践行实招、实效、实情,描绘着“山海共富”的幸福画卷,续写着推动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