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07- 27 11: 24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高温是对心血管的“酷刑”!夏天也要给血管“降降温”
炎炎夏日、气温越来越高。在高温、高湿的影响下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变黏稠人会感到胸闷气短、喘不上气,对脆弱的心血管来说高温天往往意味着危险
高温天让心血管病飙升
大多数患者都以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夏日却放松了警惕。殊不知炎热的夏季最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梗塞、心绞痛、心率衰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显示,每年的6、7、8月,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气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极端炎热天气(平均29.0℃)对死亡风险的影响迅速而短暂,当天就会立刻显现。当气温高于32℃时,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
另外,天气炎热血压容易波动,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栓,进而堵塞供应心脏的血管,就会诱发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
高温天这4件危险事千万别做。
高温天下面这4件事会给心血管带来巨大的负担。
猛回头、猛转身。
夏天尽量避免一些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最好是整个身子都转过来。猛回头、猛然转身这样的动作,容易导致斑块脱落,堵塞血管,诱发脑梗,还可能伤到颈椎。而且,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
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运动前也应充分热身,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冲冷水澡
夏天室外气温高,人体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冲冷水澡,身体遭遇寒冷刺激,会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出现头晕、呕吐等状况,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颅内大出血。
建议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大口喝水
夏天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喝得太快,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患有冠心病的人更要注意了,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可致心梗。
建议夏天喝水少量且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
猛吹空调
从高温的室外进入空调房,身体感觉爽了,血管和心脏却很难适应温差,容易突发疾病。
建议将空调调至26℃左右,让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假如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要先擦干再吹空调。不要对着空调直吹,以免温差变化太快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6招给你的血管降降温
晨练改晚练
夏天傍晚,热气虽然仍在,但会吹来阵阵凉风。此时在外面散步,清爽又放松。
冠心病人尽量在下午或晚上运动,避开上午。上午6点~9点为冠心病的高发期,清晨经过一夜睡眠,既没喝水又没活动,血液变得黏稠,流速过于缓慢,容易加重血栓的形成。此外,活动强度要适当,时间不宜太长,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及时补水
高温天,不及时补水会引起血液容量不足、血液变黏稠,进而诱发中风。夏季应适当多饮水,健康人群每天最好保证不少于2000~2500毫升。清晨起床一杯水,有利于稀释血液。在室外活动时也要注意备足水,不要等口渴再喝。以白开水或淡盐水为宜,还可以喝绿豆汤、莲子汤、菊花茶等,既补充水分,又清热解暑。
饮食宜清淡
夏季人体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夏季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果蔬、豆制品等,适当进食粗粮。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的食物,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饭菜宜淡不宜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吃饭七分饱,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
午睡很必要
午睡有利于血压、心率稳定,午睡半小时左右为宜。注意午睡前不要吃得太饱,午饭后不要立刻午睡,至少间隔20分钟以上。不要坐着或伏案打盹,会使脑部缺血、缺氧加剧。宜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减轻心脏压力。
擦拭身体8个降温点
人体有8个降温点,主要集中在血管密集处,用37摄氏度的温水毛巾重点搓揉擦拭能给血管降温。分别在:耳后、脖子、手臂、手腕内侧、大腿内侧、膝盖后方、脚背、踝关节内侧。
保持好心情
天气再燥热,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会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急剧升高、心律不齐等。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代谢、体温也随之下降,从而远离心血管病的威胁。
来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