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200262440/2022-7426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7-25 | |
发布单位: |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 | 有效性: |
1133082200262440/2022-74262
主动公开
2022-07-25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7-25 17:19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聚焦“怎么帮”,打造全域联动式帮共体
一是发展思路“联谋”。印发了《常山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常政发〔2021〕44号),制定了常山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细化了56项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其中: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0元,增长率11.9%,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1.7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000元,增长率13.5%。
二是工作机制“联建”。实行“双向赛马”考评机制,对26县承接帮扶工作成效“一年一排名”,对团组单位落实帮扶任务及成果“一年一评优”。定期召集团组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动态研究制定细化结对帮扶方案,确保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1月19日,常山召开省结对帮扶常山团组月度例会,省供销社副主任郭峻出席并讲话;6月17日,省结对帮扶常山团组第七次会议召开,省供销社副主任郭峻、省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协调处三级调研员宋珍对我县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了点评。目前,已召开团组帮扶会议6次,做到一月一会,并制定了《省结对帮扶常山团组驻村工作组常驻人员联席会议规程》《省结对帮扶常山团组驻村工作组常驻人员评优评先办法》,对联席会议及考评办法等进行了细化。
三是需求清单“联抓”。谋划了年度个性化帮扶需求清单(承接任务清单),围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项争资,共梳理帮扶事项54项。2022年,向省结对帮扶团组筹措、协调、落实帮扶项目资金1699.95万元,实施项目17个。
(二)聚焦“帮什么”,打造造血融合式帮共体
一是产业造血“帮”一把。致力产业带动、就业扶贫、消费增收,助力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其中,浙能集团结合新能源发展试点县,在上一轮落实2000多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明确“资金不减、全县扩面”的要求,在新昌乡新建不低于原金额的结对帮扶光伏基地,在青石镇砚瓦山村再建两处6兆瓦的光伏基地,实打实推动常山光伏产业走深走实;中国银行常山分行和青石镇飞碓村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打造了300多亩“共富果园”,成为我县柚农增收的典型样板;白石镇小白石村向结对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争取补助资金100万元,联合柚香谷公司实施“柚香谷火车餐厅项目”,打造特色农旅产品金字招牌。新昌乡与慈溪新浦镇签订1250亩丝瓜络种植基地项目,由慈溪方负责提供种苗及兜底收购。
二是购销服务“推”一把。以“转方式、调结构、抓产业”为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利益联结等要素,积极开拓产业帮扶一条龙服务,精准衔接农户需求。如省供销社结对帮扶的球川镇,以粮食与蔬菜的产供销为切入点,将三溪村、东坑村作为蔬菜产业帮扶的试点村,探索“专业户(示范)+合作社+直供基地+农户组团”的经营方式,打造县级蔬果直采配送基地,发展推广订单式生产模式,助力农民增收。目前,两个试点村已提前完成了土地流转和土地平整工作,并和浙农集团金华茂阳农产品配送公司完成了签约,为我县农产品销售畅通了渠道。
三是三个飞地“扶”一把。2019年,我县与慈溪市政府签订了《慈溪-常山山海协作“消薄飞地”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通过“一供二代三保”模式,联合管理产业园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930万元,帮助我县1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薄薄。在原本“消薄飞地”的基础上谋划“产业飞地”,首批落地5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
(三)聚焦“帮到哪”,打造精准嵌入式帮共体
一是打造特色科研平台。为满足我县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县校科技教育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我县建立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整合浙江理工大学在科研、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常山轴承、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在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合作,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是打造全产业链平台。一方面,围绕常山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和农产品助销为一体的常山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全程化、集成化、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省妇保院与县妇保院结对并派驻专家入驻,开展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精心选择强优项目,细化调整空间布局,进行错位搭配,目前已完成常山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规划,在辉埠新区东部规划建设占地3.78平方公里的全国知名特种纸小镇——中国纸基新材产业创新综合体特色生态产业平台。
三是打造利益共享平台。聚焦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创新“经营主体+村集体(强村公司)+农户”模式,按照“六化”标准建设“共富果园”,出台实施意见、定制实施细则,推行培训券、就业券等“七券”政策包,打造土地入股、劳务参与、产品购销、利益分配的新型利益共同体。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面开展,全年计划打造“共富果园”30个,青石飞碓村胡柚共富果园、新昌郭塘村共富月季园等20个先行创建的示范点成效明显,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490.6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收5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