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200262440/2022-7425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25 | |
发布单位: |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 | 有效性: |
1133082200262440/2022-74258
主动公开
2022-07-25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 07- 25 16: 09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农业农村局聚力实施“共富果园”试点,打造农民共富的细胞工程、品牌工程、示范工程、创新工程。截至目前,按照“六化”标准,“四有”准入条件,筛选创建“共富果园”30家,面积1.5万亩(包含胡柚、油茶、瓜果蔬菜等40多个品类),已带动农民就业3507人(其中低收入农户514人),总用工量达12.03万人次,受益村37个,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54.2万元,较全县平均水平增长20%以上。2021年产季胡柚平均收购价3.5元/公斤,较上年度提早1个月售罄。
一、聚焦顶层设计,搭建核心政策体系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成立县级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任双组长,34个乡镇、部门一把手为成员,亲自协调参与,并将“共富果园”建设纳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形成步调一致、狠抓落实的组织保障与强大合力。
(二)制定“一揽子政策”创新推动。量身定制“单项激励+等级嘉奖+综合奖励”的政策体系,激励主体参建共建。在综合奖励上,开发通用、科技、培训、就业、金融、采购、低碳“七券”兑现模式;在等级嘉奖上,对共富果园创建开展百分制绩效考核,设置等级考评奖、金融贴息奖、要素配置奖;在单项激励上,对带动作用明显的果园设立社会贡献奖和亩均投资奖。目前已兑现通用政策43项,拨付资金371.9万元。
(三)实施“一对一结对”专家服务。对纳入创建的“共富果园”,根据作物类别,落实专家“一对一”定向指导,动态掌握创建情况,靶向锁定创建难点,纾困解难,精准帮扶。累计开展服务240次,归集问题38项,解决32项。
二、聚焦利益链重构,落实闭环运作体系
(一)夯实“双招双引”项目保障。招引农光未蓝共富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明康汇常山智慧蛋鸡养殖产业园(总投资8000余万元)、浙西中医药产业园(总投资6000万)等项目,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台,借力发力,为“共富果园”扩面提质,提供项目储备支撑。
(二)构建“四方联动”共富机制。构建“经营主体+两山银行+村集体(强村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全力打造土地入股、劳务参与、产品购销、利益分配的新型利益共同体。实行标准、生产、管理、营销、品牌“五个统一”,带动农户、村集体实现“财产性、劳务性、经营性”3项增收。如,大桥头乡新村村打造150亩“共富柚园”,流转农户土地108.5亩,胡柚树4710颗,涉及农户113户(其中,低收入农户6户),惠及全村45%的家庭,年流转费用27万元,户均增收达3500元/亩·年。
(三)突出“三次分配”关键属性。建立“1+2+3”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收益公平分配。“一次分配”,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等财产性收入及劳务工资性收入;“二次分配”,鼓励经营主体在所取得利润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对参与农户及村集体实行生产奖励与分红;“三次分配”,鼓励经营主体捐赠共富基金,帮扶低收入农户或资助属地村开展公益性事业建设。截至目前,30家“共富果园”累计产生一次分配收入2687万元、二次分配收入69.6万元、三次分配增收32.3万元。如,天马街道天安村“父亲的水稻田”,签约50名农民对500亩有机水稻进行网格化管理,规定亩产生态稻谷600斤以上的网格,在劳务工资的基础上再给予500元/亩生产奖励,2021年产季支出奖励25万元。
三、聚焦赋能升级,创新改革增值体系
(一)创新金融增信。充分发挥“两山银行”金融扶持属性,通过提供担保、资源收储等方式,为共富果园增信贷款,打通融资贷款堵点。如,江湾村御白茶园经“两山银行”、县农商行等联合审核,获贷款增信200万元。
(二)创新数智管理。推动5G设备进果园,并依托生态资源云脑,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政府智能监管、企业帮扶、消费者体验、农户增收4个子场景,连接田间地头,实现“共富果园”全周期、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如,开发胡柚低碳“U”码,涵盖碳排核算、胡柚碳足迹、碳交易等全要素评价,推动共富果园绿色低碳发展。
(三)创新品牌营销。采用“订单农业+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电商直播”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将“共富果园”农产品打造成新网红。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授权使用“一份常礼”公用品牌,不断提高“共富果园”的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如,纳入“一份常礼”“柚见80+”品牌的精品胡柚,在盒马等卖场售价达到168元/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