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19/2022-7417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7-19
发布单位: 常山县政府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19/2022-7417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2-07-19

  • 发布单位:

    常山县政府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免费开放民营文博场馆

发布时间: 2022- 07- 19 11: 45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常山民营文博场馆如同镶嵌在村村镇镇的璀璨明珠,大小不一,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40多家民营文博场馆,它们在“宋诗之河文化带”建设中,充分展现了常山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文化赋能作用。

这其中,有5家民营文博场馆,享受了县政府年度运行补助政策,常年面向本地民众免费开放,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想去的?


常山县奇石馆位于紫港街道北滨江路88号,傍依常山江,毗邻心舟公园与东方广场综合体。展馆占地面积5.56亩,总建筑面积3788.69㎡,馆内陈列展品总计260余类、15000余件。

展馆紧抓常山地方特色文化,采用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形式,把社科普及、爱国主义教育与特色文化相融合,打造以展示常山文化为主要特色,集旅游休闲、文化交流、游学、研学等文旅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展馆。

石文化展厅中陈列了常山南溪石、常山青石、常山黄蜡石(黄龙玉)、常山西砚、安徽灵璧石、广西来宾石、乌江石、松花石、大化石、矿物结晶体等众多奇石,馆藏奇石涵盖了中国观赏石国颁标准的五大类观赏石。

为推进石文化科普教育与游学、研学,提供更加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常山县奇石馆运营单位于 2019年5月22日,在衢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院士专家恳谈会上,现场与王德滋院士及孙义燧团队签订院士工作站项目合作协议书,邀请院士团队为馆藏奇石系统建立科普教育文案,培养高素质的石文化科普教育人才,共同挖掘常山特色石文化,积极助推进常山“中国观赏石之乡”品牌建设。


常山县半典阁连环画艺术馆坐落在天马街道文峰东路249号,建于2013年,总面积543.58㎡,是浙江省连环画类维一的一家民营场馆。平均年接待参观交流人员上万人。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收藏协连环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山县社科联理事曾令兵投资创建。

馆藏有明、清、近代版的古籍和连环画4万余册,连环画原稿万余张,名家手稿千余份。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年代和主题的连环画,还可以细细品味不同画家的独特画风,以及为孩子们提供免费指导临摹、学习。

目前,该馆以观摩阅览、交流研讨、承办展览、连环画图书创作为主要服务项目,近年来先后创作了《民情沟通日》《常山四贤》《王星记》《最美爷爷占祖亿》《三衢星火》《樊莹的故事》《浙江百村故事》等连环画40多种,借助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图文并茂地开展宣传活动。


常山县半典阁连环画艺术馆于2016年被认定为“浙江省档案文献收藏研究”示范工作室,2017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社科普及基地”,2021年获评“衢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并多次获各级奖补,2021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了红色题材“连环画里看党史”大型展览,同时也在省内多地巡展。


常山县武当太乙拳馆位于天马街道柳泽塘车马弄21号里择祠,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太乙拳(宋氏门)第五代功夫传人和代表性传承人左江桥,依附我县省级文保单位里择祠于2013年投建而成,总面积596㎡。目前,该馆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太乙拳(宋氏门)”的主要传承基地。

基地集教授、习练和研究等功能于一体,内设有研究室、演武厅、练功房等。馆内布有十八般兵器,春秋大刀、太极剑、太极球、太极大杆、太极单刀、太乙齐眉棍等60多件;出版发行有《武当太乙拳(宋氏门)》文献1部。馆里的传习教学以省级非遗传承人左琦为总教练,第七代功夫传承人陈丽芳、汪夏峰等弟子协助传授教学。

常山县民间流传的武当太乙拳(宋氏门),集唐代武当隐修道人金晶子祖师的武当太乙门修真、太极拳始祖张三丰的武学和近代常山宋氏祖传武术于一体。其特点是强调内功修炼,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

近年来,作为武当太乙拳馆馆长、第六代武当太乙拳(宋氏门)功夫传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左琦(左江桥之子),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武术文化,努力发掘传播集禅、武、医、艺于一体的武当太乙拳(宋氏门),专门开展武当太乙拳(宋氏门)的传承工作。通过师父带徒弟(正式拜师)、教学员,徒弟带徒孙的再传方式,有力推进了这一省级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今第七代正式传承弟子有12人,分布城乡和各地各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学员上千人。


龙博木雕艺术馆位于金川街道新都东大道202号,一层结构,租赁性质,由我县市级非遗常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朱孙国于2018年建成,总面积1118.4㎡(实际测量)。是我县唯一一家以木雕艺术创作型的艺术馆,经过传承人多年的精心创作,馆藏有数百件木雕作品,摆满了里里外外的两个展示厅 。

数吨重的大型木雕作品有10多件,材质为素有"木中金子"之称的金丝楠木、百年香樟木、上千年前沉于水下的阴沉木。其中象征顺风顺水、飞黄腾达的"九龙戏珠"作品,花了传承人一年多时间雕刻;流传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八仙过海";寓意着人们奋斗不止、不畏艰险的八俊图;体现常山古代的“古十景”等。

精雕细刻是传承人对木雕艺术追求的宗旨。早在1999年,朱孙国只身到东阳、云南等地学习、交流和锻炼,创作出品了一系列作品。期间曾荣获义乌博览会奖的作品有"新高度"、"旭日东升"等。其中赠送给常山第一中学的有孔子雕像、招贤古县村的鲁班木雕作品等。目前,还有文旅产品的各类艺术作品和老木料家具。

近年来,该馆已经接收多个学校、多批次的学校学生到本馆学习、交流,面向社会常年免费开放接待。如今已成为常山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艺术创作和实践基地。


常山县传统榨油技艺展示馆坐落在新昌乡新昌村葛畈自然村,共有二栋并列建筑,分设活态传承体验区和产品器具展示区,总面积728.16平方米(实际测量),是省级非遗项目常山传统榨油技艺的保护单位。

该馆始建于2012年,扩建于2016年,由常山传统榨油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国进投建。

展馆内共陈列有馆藏展品450件(套)。其中,活态传承体验区分设有水碓、碾、烘炒灶、蒸粉灶、木龙榨等榨油设施设备;产品展示区设有山茶籽采摘、晾晒、压榨、过滤等器具,此外还有油坊匠人的用具,如:碓匠工具、榨匠工具、木匠工具、箍桶匠工具、铁匠工具、篾匠工具、樵夫工具等。

常山县具有“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 的美誉,传承榨油技艺展示馆是一扇对外宣传的窗口,每年免费接待外来游客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