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2- 07- 14 11: 20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建议内容

关于提升常山县轴承产业集群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轴承是常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疫情和出口消费影响,当前国内市场生产者指数偏低,包括轴承生产和加工企业在内的制造业会在未来几年内逐步面临迅速增加的产品国际外销的压力,由此必将对轴承加工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产量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观我县轴承相关企业的当前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集群程度仍需加强

在轴承加工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度已初具规模,上下游企业间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但从整个产业角度上看仍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对外界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国内和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的当下,相对狭窄的产业链会在规模和发展上出现诸多限制。

二、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轴承加工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和多批次的行业,因此我县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类型通常都集中在某一类特定的品种上,并且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生产线,对人工操作依赖度很高,在人力资本日益高起的当下,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同时存在效率偏低、产品合格率无法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三、企业的技术储备仍显不足

轴承加工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企业对于加工设备和人才的需求较高,例如随着目前企业订单品种和数量以及精度的迅速增加,企业对于高精模具和多功能设备的需求、优秀的设计和装备方面人才均出现了较大的缺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提出五条主要建议:

一、加强以轴承为主产业的产业集群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明确建立以轴承生产为主、协同行业并进的产业集群,在增加轴承产业规模的同时,为企业改善生存环境,建议措施如下:

1、对内加强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加强对细分领域具有较强产业或科技竞争力的企业以政策扶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产品特色或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以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

2、拓宽企业上下游市场

从生产原料和销售市场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增强企业对国内外环境的了解,从入口和出口上拓宽企业的市场渠道,改善企业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企业生产线改造和自动化水平

针对企业主技术创新意愿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意识、利益和支持等方面提高企业加大生产线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建议措施如下:

1、提高企业的竞争和危机意识

目前制造业景气度不佳,国内外环境将使行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低水平加工企业未来的生存状况堪忧。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从国际视角看待自身发展的问题,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紧迫感和驱动力。

2、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

加大对于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的政策支持,对于提高产品生产率、实现了技术创新或完成了智慧车间改造等项目给予事前资助和事后补贴,使企业从政府支持和生产效益提高中感受到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的切实利益,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的意愿,从而实现技术革新的良性正反馈。

三、加大对相关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力度

1、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

通过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条件,吸引轴承上下游相关行业入驻,加强机械加工行业的产业集群规模和多样化,增强对外部多变市场环境的适应力和抗冲击力。

2、加大引才力度

通过住房和人才保障政策,提高吸纳制造业优秀人才的力度,提升企业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答复意见

常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姚晓晓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常山县轴承产业集群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建议》的提案(第135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轴承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轴承产业已被确立为我县重点培育的“四大百亿”产业之首,是我县两大标志性产业之一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常山县精密基础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定位、优化布局、完善政策,推动产业“二次崛起”。

一、关于“加强以轴承为主产业的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

1.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将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锻造技术提升与圆锥轴承智造。在锻造方面,以打造国内知名的中小型轴承精锻基地为目标,攻克锻模寿命低、先进设备无法匹配工况等问题,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构建先进锻造生产线,以此作为招商核心竞争力引入知名成品生产企业,对轴承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在圆锥轴承智造方面,定位中国最大圆锥滚子轴承基地,发展特种结构小型轴承,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轴承、机器人轴承等领域。明确产业发展措施,落实《规划》要求,以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着力自主创新、实施人才工程,搭建服务平台,为常山县精密基础件产业(轴承)补全整体产业链,实现零部件90%自供;做精特色,优化现有产能,突出常山精锻特色;做大总值,壮大成品总量,打造最大生产基地;做强龙头,提升常山轴承品质,走创新高端之路。

2.支持轴承企业创新。支持轴承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推进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优先筛选推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省级项目,争取省级资金补助。鼓励企业建设“飞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行业共性技术难关,为轴承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其他技术服务,对经认定的行业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孵化器、产业创新综合体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相应的政策奖励。

3.拓宽企业上下游市场。下一步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专属指导,强化企业对接合作,全力拓宽企业市场和渠道,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配套。加大产业链精准对接力度。详细摸排轴承企业上下游供应端现状,以“分类式”管理,“清单化”列表,将企业资源整合,精准配对,打通轴承产业生态链。围绕高端装备零部件等重点领域,推荐并组织参与各类展会,通过展示企业形象和优质产品,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

二、关于加强企业生产线改造和自动化水平的建议

1.提高企业竞争和危机意识。择优筛选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名单,实行重点培育扶持,加快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常山轴承产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以质量求发展、争效益。坚持“亩产论英雄”,科学运用企业综合效益排序结果,推动信贷、产业引导基金等资金要素优先向A类企业倾斜。重视轴承行业协会建设,选好配强领军人物,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产业协作、信息共享、技术攻关、价格联盟、品牌培育等方面作用,引导行业抱团发展。

2.鼓励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整合奖励资金,提升轴承产业技改补助力度,建立健全“赛马”“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联合上马精锻项目。以创建常山轴承产业大脑为抓手,加快推进轴承产业智能化诊断评估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G+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等试点示范创建,鼓励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轴承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中的应用,解决企业生产数据无法采集的难题。依托精密基础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资源和要素,深化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运用,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速锻造线、高端热处理设备、高端车削生产线、磨超加工生产自动连线、自动装配生产线等,加快提升轴承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三、关于“加大对相关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建议

1.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加大轴承行业招商力度,鼓励我县轴承企业通过产权转让、产权换市场、产权换技术,建立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通过以商招商、技术招商等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产业带动强,投资额度大的世界500强、国内行业龙头、国际知名企业、重大技术创新平台等项目,优化我县轴承产业组织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产业总量。落实轴承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及时兑现轴承企业在招大引强、扶优育强、科技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对国际或国内轴承行业链主型、平台型企业落地常山的,实行“一企一策”。

2.加强人才保障。加强人才要素支撑,深化落实工业新政、轴承新政、人才新政“28条”、科技创新发展十条等扶持政策,创新“柔性引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加大对企业引进“启明计划”、创新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强企业家培训,每年安排经费专项用于组织重点培育企业负责人、高管团队到北大、浙大等国内名校和省内发达地区优秀企业进行培训、考察、交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毛倩联系。

 

主管领导:郑燕  

人:毛倩  

 

 

 

常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