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200262403/2022-7669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12-30
发布单位: 县教育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2200262403/2022-7669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2-12-30

  • 发布单位:

    县教育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 2022- 12- 30 15: 31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聚焦、全面关注,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进县域整体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坚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作头等大事、要事来抓实、抓细、抓落地。202211月中旬,常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情况开展督导,现将督导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段学校34所,其中初中7所、小学27所(含2所完小)全县义务教育段在校生24014人,其中初中段7964人,小学段16050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专任教师1785人,其中,小学1131人,初中63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专科及以上学历570人,占比为96.6%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共有考核指标33条,达标23条,指标达成率为69.69%

二、主要举措

2020年全县教育大会上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常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我县力争在2023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县教育局作为两创工作牵头单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对标对表、全力以赴推进两创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一)打好基础桩,在谋细做实上夯实两创之基

一是优化机制强推进。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02110月以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重点、难点,围绕创建指标,分学段、分片区开展专题调研。根据尚未达标指标和问题,绘制挂图作战清单、制定一校一策整改方案,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夯实基础。

二是优化师资快落实。聚焦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完善高学历人才吸引机制,2020-2022年招聘招录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为193人,所有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分别为7.05人、7.83人。聚焦骨干教师比例提升,推行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35%以上,其中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0%以上。目前,所有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分别为3.25人、3.24人。聚焦音美体专职教师占比提升,2020—2022年招引体艺专职教师21人,目前,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艺专任教师数分别为1.1人和1.06人。全县义务教育段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是优化配置促发展。持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投入教师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保障资金1300余万元,完成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信息化环境改造,新建新型教学空间81个,打造创客教育实践基地3个,涵盖天马二小等14所学校,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施好精准策,在高效推进上瞄准两创之靶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二个只增不减。在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全县义务教育段在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18年较2017年平均增长7.39%,2019年较2018年平均增长7.16%,2020年较2019年平均增长14.86%。2021年较2020年平均增长12.32%。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8500元,不足100名学生村完小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20192021年我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7.66亿元、8.84亿元、12.14亿元,真正做到穷财政办富教育

二是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化建设、生源数变化等因素,分年度排定学校新(改)扩建项目计划书,推动学校布点更加合理近年来,投入近3.9亿元,先后新建芳村、同弓、五里3所农村小学,改扩建龙绕初中等10所农村中小学,完成17所农村学校厕所改造提升。投入近1.7亿元新建文昌小学,今年9月份建成投用投入1.17亿元,新建城南小学,计划明年9月建成投用。

三是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启用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城区和镇区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比例达到100%。实施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培智学校就读,以及送教上门相结合形式,全县残疾儿童免费就读达100%。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达到65%,并向农村初中适度倾斜分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5.1%,真正体现入学机会公平。扎实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受益中小学生达96.08%以上。层级分解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100%,真正体现教学过程公平。教师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当年预算总额的总体比例达10%以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达到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谋好深改革,在优质均衡上激活两创之源

一是抓实合作办学改革。对外引进海亮教育集团组建管理团队托管城东中学,深化常山上城区18所学校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工作经验在衢州政务每周要情第6期刊登,获副省长成岳冲亲临常山调研并高度肯定工作成效。对内全面启动初中段集团化办学,组建4个初中教育集团,启动小学“1+4”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形成初中段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优质发展的发展格局。

二是抓实人事考核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教师岗位设置改革,打破论资排辈现象,让98工作勤业绩优的老师享受到岗位晋升改革红利。坚持实干+理念+业绩,注重人岗相适,加强后备队伍培养,推进城乡干部交流。运用考评结果,对开展副校级领导综合考评中表现突出的13位同志予以提拔任用或转任重要岗位。坚持业绩导向,在教学质量排名前列的学校提拔使用懂教学善管理的中层干部为副校长的4人,储备后备干部,在第一批62两专后备干部中择优提拔12名副校级领导,储备校长队伍后备人才库对标新形势新要求,出台《2022年学校发展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摒弃大面积年终考核模式,重点突出过程性和个性化考核。

三是抓实五育融合改革。坚持将五育并举落实到立德树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研发开设127门校本课程,建立各类学生社团465个,促进学生自主性选择和多样化成才。创建4所省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劳动精神。聚焦双减工作,扎实推动校内减负提质,全县33所义务教育学校100%推行“5+2”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100%,教师参与率达95.37%双减工作教师时间银行获省教育厅首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省双减年度十佳样本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作情况》2022年第73期单篇全文刊发。高规格承办了衢州市第二十五届推普周启动仪式和四省九地市双减工作校长论坛暨双减校内减负提质工作一周年总结会,推广常山经验、打造常山样板。

三、问题建议

对照指标,义务教育还有10项指标离评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办学设施亟需改善。目前义务教育段仍有球川小学等10所学校食堂容量不足,常山二中等28所学校无体艺馆,青石小学等16所学校美术专用教室不足,天马一小办学条件均未达到省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影响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与申报。

二是教师学历亟需提升。目前我县义务教育段高学历教师占比低,小学本科学历教师占比87.71%,初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距离省里要求的初中段8%的要求差距大。

三是大班额情况亟需调整。城区6所小学存在超班额情况,城南中学学生数近2400余人,超出创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县2000名的红线。

三、整改建议

一是加快思想认识提标。对照两创指标要求,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细化梳理出一部门一清单、一科室一举措、校一对策,逐条逐项逐校摸清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精准寻找差距,制定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创建任务清单,开展教育补短提升行动。

二是加快硬件改造提升。围绕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补齐食堂容量、体艺馆建设等10项短板指标。持续推进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创建2-3所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有序推进城南小学新建、天马二小有机更新、常山三中续建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白石小学综合楼、常山二中综合楼等非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0239月投入使用。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将实验小学、天马一小改扩建和龙绕初中迁建纳入2023年重点项目,将青石小学迁建纳入2023年前期重点项目。

三是加快软件补短提质。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政策效应,加大初中段研究生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师资短板鼓励在职教师进修研究生学历,对取得双一流高校、省属重点院校、其他院校硕士学位的,分别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中予以优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