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37/2022-766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12-28
发布单位: 县资规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37/2022-7661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2-12-28

  • 发布单位:

    县资规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12-28 10:02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以来,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聚焦“稳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创新的思维、坚实的举措、高效的服务,在要素保障、项目审批、数字化改革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我县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加快建设“浙西第一门户”。今年以来,我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连续第二年获得全省绩效评价第三;多规合一、耕地智保、地灾智防、不动产智治等数字化改革齐头并进、多点开花;“五未”地处置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处置率在全市排名前列,要素保障能力更上层楼。

一、2022年上半年亮点工作

(一)数字化改革成效显著。

1.强化数字监管,耕地保护全周期。大力推进“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利用铁塔安装高位视频监控耕地动态变化,通过“人防+技防”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新监管模式。目前,我县“耕地智保”场景已完成硬件建设,150个高位视频对全县80%约14余万亩耕地。

2.依托数字护航,“智治”成效显著。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上在线跟踪134处风险防范区,通过建设专业监测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风险区动态。通过实施1:2000风险调查项目,不断完善全县风险调查底数。对已掌握的风险防范区积极部署工作,落实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做好“地灾智防”APP推广、培训和使用,强化巡查效能。

3.紧盯数字治理,创新矿产品一件事。坚持“小切口、大场景、快应用”的原则,加快场景谋划和应用迭代升级,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双轮驱动;迭代升级“掌上基层”APP,与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系统衔接运行,实现事项快速响应、快速联动、快速处置;打通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平台,迭代升级矿产品备案处置智慧化平台,做到工程项目规范工程项目矿产品管理,实现矿产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上线运行矿产品管理处置“一件事”集成应用以来,全县累计办件数35件,其中已办结28件,上半年共完成10个工程性采矿项目,完成矿石处置约80万吨,涉及国有资产1200万,初步解决了矿产品管理处置跨层级、跨部门造成的处置不够高效、机制不够健全的难题,预计将于今年7月省厅线上应用试点,被列入省改革办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试点清单。

(二)全要素用地保障质效并举。

1.加速加码完成指标入库调剂,全力冲刺稳控基本盘。一是针对已验收未入库的补充耕地项目,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项目区水稻种植,加强与省厅市局工作衔接,加快指标入库,预计本年度可新增入库耕地数量指标2000亩,水田指标3000亩。二是对已申请调剂的建设用复垦项目,加强与省厅及调剂意向县(市、区)工作对接,目前已挂牌出让了3个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金额12.59亿元,力争本年度实现指标调剂收入25亿元。三是取得省级下达盘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75亩,目前已完成计划二、三、四等3个批次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使用指标205亩,保障了西门及江滨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辉埠生态产业平台、城南小学、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等县级重点项目用地。

2.多路并进构筑绿色生态典型,合力攻坚综合整治。一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抢抓机遇争先创优。连续两年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三。二是聚力赶超连出新彩。通过积极谋划项目、增加项目立项数量、争取部级综合整治试点,同弓乡全域整治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项目一期验收后已申报省级精品工程,预计可获得300-1000万元资金奖励。三是“叠加思维”成就常山模式。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施策、产村融合等举措,迭代升级“全域整治+生态修复、全域整治+产业振兴”,全力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有效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配套网络。目前,招贤、青石全域整治项目,项目区土地政策处理和施工同步进行中,招贤已完成土地丈量 2560 亩,已签订流转协议 2200 亩,交付开工1800 亩;青石已完成项目区土地丈量 3300亩,签订流转协议 2500 亩,交付开工 2000 亩;同弓全域二期共计交付土地1830亩,清表完成1788亩,正在施工中560亩。

3.精准施策推进“五未”土地处置,增存齐抓集约高效。一是对准跑道,精准发力。通过上线招商地图,打通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勾画矢量定位,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有效实现城市及乡村存量土地的销号利用。目前,我县完成市级下达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务1867亩,完成率133.36%;完成市级下达存量土地利用任务583亩,完成率58.3%。二是拓宽航道,成效显著。坚持分类处置,高效去存量,依托开发区工业企业提质转型专项行动,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今年预计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780余亩。坚持闭环监管,长效控增量,定期开展开竣工巡查,同时对全县447家工业企业、1万余亩土地,严格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全覆盖。

二、2022年其他重点工作

(一)点线面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深化引领。

全县面上的空间利用格局进一步完善,通过三区三线的划定、中心城区、集镇空间规划的统筹编制,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国土空间利用网络,奠定了我县发展的空间基础。

1.节点规划逐步完善。配合宋诗城、文峰西路延伸等项目建设,完成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新建地块、西门片区等控规的修编工作;完成“山水公园城市设计”招标方案工作。

2.重大红线、底线划定轮廓显现。今年以来,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最新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我县“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包括做好县重大项目、部门乡镇等重点项目的梳理,省级重大项目的增补、校核、上图等工作,通过向上对接,省厅单独核减我县污染耕地指标占用永农指标约4000亩;通过部门协同合作,我县纳入省级近期拟实施项目由3个增加至21个,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级预留指标提供有效保障;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常山港二期治理项目、淳常公路、沿江公路等历史欠账问题做好空间保障;完成中心城区“红线、黄线、橙线、绿线、蓝线、紫线”等六类控制线的矢量数据成果汇交上报。

3.城区、镇区规划奠定发展基础。完成中心城区空间用地布局方案及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初步方案,并开展局内部技术审查论证;对招贤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深化完善,并与集镇新区控规等方案进行对接协调;完成招贤镇五里村村庄规划的编制。

(二)闭环监管强化保护,坚守底线红线进一步提质增效。

1.以“长牙齿”的硬核举措保护耕地。一是依托“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田。建立健全耕地资源账和田长责任账,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和巡查员队伍。二是完善奖励机制,提升耕地保护积极性。将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标准从永农60元每亩每年、一般耕地30元每亩每年统一提高到100元每亩每年。

2.以“新理念”的贯彻落实地矿修复。一是聚焦两山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完成绿色矿山“回头看”工作;督促指导芳村镇大山石煤矿修复工程顺利推进;持续推进辉埠镇夏家矿区矿地综合利用及生态修复项目实施。

3.以“量尺子”的标准严格行政执法。积极配合大综合执法一体化改革,做好执法与监管衔接文章。建立健全《常山县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制度,上半年移送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案件线索47起。目前,我局28名乡镇资规所人员已全部人岗对应并下沉到位。

(三)凝心聚力服务民生,为民办实事进一步走深走实。

一是上半年,我局共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0667件;共发放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2572份;开展帮办服务50余次,延时服务30次,上门服务27次。二是与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联合行动,协调解决东方城市广场D地块违规交付问题,保障项目顺利交付。

三、未来一段时间工作思路

(一)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坚定实施“东拓西整、拥江发展”战略,赋能“浙西第一门户”建设。抓好规划“总龙头”,全力攻坚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开展山水公园城市设计,找准城市“成长坐标”。二是打造“一江两岸”城市金名片。在未来几年时间,城市建设要重点围绕“一江两岸”展开。宏观层面:结合常山江航道开发项目,以山水公园城市设计为统领,对“一江两岸”发展边界、空间格局、城市天际线进行优化调整。细节层面:以色彩风格、建筑符号为切入口进行具体操作实施,如城市家具、建筑外立面风格。总体上,围绕“一江两岸”构建沿江魅力天际线,规整两岸杆线,利用背景山体、建筑、桥梁、亮化形成沿江天际线。三是集中布局高能级平台、高端产业、引领性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高规格创建信息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浙赣边际“衢饶”示范区。

(二)保障要素供给:一是统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争取每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存量土地1000亩以上,坚持节约集约,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有效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紧凑、功能综合、产出高效、利用充分,努力形成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都市型土地利用模式。二是集体土地入市方面我们将继续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坚持“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一是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级对山区26县的政策支持,通过包装标志性公共设施项目、山区26县考核争先进位等项目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二是加强存量建设用地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争取增存挂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三是积极开展批而未用指标盘活工作,梳理县域范围内批而未用土地情况,对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的批而未用土地进行撤销批文、盘活指标,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用于保障县域内其他重点项目土地要素;四是着力完善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审批程序,积极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确保我县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推进国土整治工程:加强土地要素的保障经济的能力,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拓展经济空间和发展空间,计划未来三年内,重点推进建设新增耕地12000亩,旱改水7000亩,农村建设用地1000亩,统筹协调各部门,充分挖掘土地整治后备资源,实行土地整治新政策,激励乡镇未来三年“计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土地整治项目,全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形成示范项目引领,“点、线、面”全面铺开的土地整治风貌。

(五)深化矿地管理改革:一是加快辉埠镇矿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启动并完成夏家自然村搬迁,2022年10月底前,完成芳村镇里大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县级验收;二是开展智能化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以紫晶矿业为试点单位,在全省先行先试,创建常山样板。

(六)巩固“无违建”创建:一是结合旧城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成果,在完成年度拆改任务15万平米的基础上,争取在年度争先创优活动或十佳单项示范县评选中取得好名次,获得指标奖励;二是加强卫片执法,对乱占耕地建房、存量违法用地再排查,为违法建筑全面清零打好基础,目前已初步整理中存量违建49900宗,对其中未处置的争取处置到位;三是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落实行业监管、三级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严防新增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配合综合执法、乡镇查处违法行为。

四、存在短板问题

(一)机构改革方面

我局原监察大队与原统征办机构改革后,与执法局、征迁中心的职责不清。职能、编制划转但实际事务未划转,没有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划定的职责的分工,部门间职责不清,对上交流不畅,同时我局属于错位履职,且极有可能引起相应的行政涉诉涉复主体不清等一系列问题。

(二)土地供给方面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进度滞后。年初县里选定了金川街道十里山村、青石镇马车村、东案乡梅树底村、同弓乡官庄桥村作为我县集体入市的4个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优势、产业发展定位,选定了入市地块,明确了入市项目。原计划6月底各试点单位要完成土地出让的前期工作,但从目前完成情况看,只有青石镇马车村地块基本完成土地出让前期准备工作,其他三个地块进度滞后,需加快推进前期准备工作。          

        2.房地产出让。受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今年未有房地产地块成交。下半年要加大地块的市场推荐,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地。

(三)土地整治方面

        1.后备资源日益枯竭。“一户多宅”整治、废弃矿山复垦、“三调”复垦后,常山县建设用地复垦后备资源接近枯竭,需结合整村搬迁、合村并居、安置、退厂进集等工作开发后备资源。

        2.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有待完善。通过“三调”发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自然退出,未能及时进行复垦,退出管理机制未能形成体系化,易造成资源浪费。

        3.后期管护工作难度提升。项目建成后,存在撂荒现象,出现返林、返草、耕作层土壤退化等情况,造成项目核查必整改、重复投资整治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