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2165835-009/2021-71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4-14 | |
发布单位: | 县民政局 | 有效性: |
02165835-009/2021-71109
主动公开
2021-04-14
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1-04-14 16:33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县在全市率先召开高规格民政会议,率先出台促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6条意见,围绕建设精准保障示范区、和谐自治创新区、幸福颐养先行区、暖心服务标杆区“四区目标”创新创优、落细落实,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有力推进。
一、2020年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抓实精准救助,守住“慢城融慈善”主阵地
1.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重要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和常山县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出台压实工作责任,为全方位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提升救助质量。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对象年度复核和公示机制,打造精准低保、阳光低保、暖心低保。在乡镇(街道)对社会救助对象100%入户核查基础上,实施县级30%抽查复核,对抽查的54个行政村(社区)所有社会救助对象100%入户核查,涉及2886户。期间累计新增低保户325户、低保边缘户55户,累计退出低保349户、退出低保边缘户120户、退出特困供养对象2人,确保“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年发放社会救助经费9422.9万元,同比增加1272.3万元,增长26%。10月份完成低保标准提标,全额低保标准由770元/月提高至850元。
3.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低保惠民联办”,推动出台《常山县低保惠民联办实施办法》进一步凝聚联办合力,6月底再次入选省“竞跑者”,11月24日被国务院职转办简报刊发全国推广。打造“融慈善”服务平台,慈善资源“多合一”,供需信息“网上联”,线下服务“一站式”,截至12月底,通过平台慈善救助1000余人次,涉及金额100余万元。
(二)推进幸福颐养,擦亮“孝老之城”金招牌
1.硬件再完善。第二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有序推进,辉埠镇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4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平稳建设,“夕阳红食堂”民生实事项目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完成。
2.服务再升级。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打造“家政型服务”模式,精准服务低保老人、高龄生活困难老人,老人更具幸福感;“常山孝眼”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日益成熟,实现全县人口与老年人口信息、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信息、老人全县分布图、痴呆老人防走失定位地图显示等功能有效融合。
3.氛围再营造。扎实开展“5·20常山敬老日”活动,为广大老人送去关爱;县四套班子领导重阳节慰问百岁老人,在全社会树立风向;实施“幸福讲堂”活动,为全县189年村(社区)宣讲孝善文化,促进孝善回归;加强品牌营造,“孝老之城”建设成果被《浙江信息》刊发,受到副省长王文序批示肯定。
(三)推动和谐自治,强化“幸福社区”软实力
1.全力推进村社组织换届。局主要领导担负青石镇换届指导组长,局分管领导、业务科长脱产6个月参加县换届工作专班,另有2名干部参加工作组,聚集了工作力量。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登记选民260675人,参加投票选民257185人,参选率为98.66%,比上届高出18.94%。“一肩挑”当选率98.94%(除球川镇芙蓉村、芳村镇上猷阁村下派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其余村(社)全部实现“一肩挑”),“一肩挑”人选平均得票率为96.60%,其中58名“一肩挑”人选得票率高达99%以上。创新“线上委托投票办理系统”,解决疫情防控条件下参选率难题,被《浙江信息》刊发,并受到市委组织部部长林晓峰批示肯定。因村社组织换届工作突出受县委县政府“十条军规”通报表扬一次。
2.不断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积极做好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综合体、数字社区等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天马街道金川社区、紫港街道柚苑社区列为“邻礼汇”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柚苑社区已基本完工。黄泥畈村获全市社区治理擂台赛第一名。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设立100万元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认真开展双随机抽查,规范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在全市率先发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全县社会组织11000余人次参与疫情志愿服务,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5个集体受到市指挥部通报表彰,29家社会组织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00万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四)做实满意服务,提升“暖心民政”影响力
1.落实绿色殡葬。在全市率先出台树葬示范点建设验收文件,下发补助金260万元。截至12月,全县实施节地生态安葬30例,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资金19.6万元。
2.办好幸福婚姻。深化“离婚十缓办”,完善婚姻辅导员机制,通过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实施婚姻辅导;加强婚姻数据数字化建设,助力全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实“婚育户”联办,提供更优服务。 截至12月,办理婚姻登记业务2850件,接待婚姻当事人7000余人次,实现登记合格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3个100%。
3.做好地名服务。先后完成芳村镇下山安置房、城东东方广场楼盘、百悦城等项目门牌编号编制工作;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库3458条属性数据进行建档;同时,扎实做好平安边界工作,与毗邻各乡镇(街道)全部签定平安边界协议。
4.促进移民发展。注重产业引领,谋划辉埠镇邻里中心项目,发挥白石宣丰大楼等已建项目作用,助力移民村消薄。保障移民生活,共为17889名水库移民直补对象发放补助894.4万元,为473名低收入水库移民群众购买专项保险,为19名对象落实困难水库移民家庭子女非义务教育资助共计5.65万元。
(五)聚力疫情防控,当好“内防外控”排头兵
1.扎实筑牢城乡社区防线。发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参加疫情防控,切实做好服务保障,累计为1729名村(网格)工作人员发放防疫临时性工作补贴454万元,为91名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防疫临时性工作补贴32万元;全局投入“包区清楼”,派出30名干部担任楼栋长和联络员,精细做好328户住户防控工作,实现“健康码”“通行证”应领尽领,安排近700人次担负防疫执勤,时间超过2700小时,为居家隔离对象和社区卡点值守尽职尽责。
2.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职能。迅速启动困难群众摸排、社会救助网上办理和物价补贴机制,疫情期间发放物价补贴934.9万元,为困难群众应对疫情提供了可靠保障。以拉网式排查、分类式管控、精准式防护、关爱式服务,做好23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生存权益。
3.严格管控民政服务机构。在全市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全封闭式管理,每日巡查到位、物资保障到位、教育引导到位,确保了23家养老机构和900余名老人的安全;在全市率先实施“绿码婚登”,解决疫情条件下婚姻办理难题,群众满意度100%;严管殡葬服务场所,殡仪馆送葬限车限人,南山公墓、西山陵园扫墓预约登记,消除人员集聚风险。
二、2021年主要工作目标及思路
(一)坚持创新创优,构建精准保障体系
1.实施精准救助。常态抓好入户核查和名单公示机制,确保乡镇(街道)对社会救助对象入户核查比例达到100%,县级达到30%。注重多渠道了解困难群众经济状况,优化临时救助条件,扩大救助范围。
2.加强联动救助。以“低保惠民联办”为载体,推行“掌上办”“移动办”,充分调动联办单位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政策,联办向低保边缘家庭延伸,保障低保、低边等困难群众全面享受惠民政策。
3.深化慈善救助。进一步完善“慢城融慈善”平台,扩大慈善救助主体范围,完善线下核查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
(二)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和谐自治体系
1.加强村社班子建设。做好村(社区)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重点加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打造“领头雁”队伍。
2.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2021年,与市级同步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建成一个以上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着力打造一个体现常山特色的“邻礼汇”社区服务综合体。
3.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效能。深入实施《常山县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若干意见(试行)》,充分发挥常山县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挖掘社会组织发展潜力。对社会组织实施有效监管,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
(三)聚焦养老养生,构建幸福颐养体系
1.擦亮孝老品牌。全面深化“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夯实“孝老之城”根基。加快孝老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常山慈孝文化园项目落地,创立全国慈孝标杆。
2.提升养老服务。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谋划建设县级幸福中心,2021年建设4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3.壮大康养产业。支持、“不老泉”养生养老度假村发展,引进特殊老人照护中心项目和养老产品产业链项目,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产业。
4.实施数字转型。加快智慧养老转型升级,构建以“常山孝眼”为平台的数字化养老格局。
(四)注重民生民心,构建暖心服务体系
1.关爱“三留守”人员。落实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完善“三留守”人员日常关爱队伍。加强对孤困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救助,织密保障网。
2.办好满意婚姻。落实婚姻登记省内异地办理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加强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实现档案馆、婚姻登记中心信息互通,实现婚姻查档“最多跑一次”。加强婚姻文化建设,深化“离婚十缓办”,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效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3.实施惠民殡葬。落实重点对象殡葬服务优惠政策,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优化奖励政策申办流程。
4.保障幸福移民。推进浙西第一移民村芙蓉村建设,积极打造移民事业发展示范带。推进辉埠园区邻里中心项目建设,促进移民村集体经济增收。
常山县民政局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