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发布时间:2020-09-18 14:10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全省旅游产业总产出超1万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4931亿元、占全省GDP的7.8%,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9亿人次;全省近70个市县开展了全域旅游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5家,浙江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
这组精准鲜活的动态数据,展示了浙江全域旅游事业发展的高光时刻。如今,徜徉在诗画浙江的秀美风光中,全域旅游的大美格局正在江南大地上尽情铺展:泛舟杭州西湖,在山水和人文的交融中,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恬淡宁静;远眺温州雁荡山,与“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奇秀风光因缘际会、狭路相逢;在“向东是大海”的普陀山边拥抱海天一色的豪迈与开阔;在风姿绰约的水乡乌镇里,体味“似水年华”的绵延悠长……
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从单纯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全域旅游应时而生。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为了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认定和复核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办法敢为天下先,提出以“创新发展”为特色的浙江模式,在国家标准1200分必备达标项的前提下,引入“高质量发展项目”600分的自选动作。在通过国家标准1000分达标分后,用高质量发展项目优中择优,全力打造浙江全域大美格局,优化旅游发展大环境,增强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征程的召唤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之际,全域旅游发展迎来了迭代升级的3.0时代。浙江省围绕建设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的目标,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新格局,跑出交旅融合新速度,树立数字赋能新标杆。
9月17日,衢州大陈村,《你好江山》演出现场 沈天法/摄
总体目标做规划 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
大陈古村里的实景演出《你好江山》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贺村镇的秀美耕读让行人流连忘返……这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发生在衢州江山市,结合全域旅游创建,江山市提出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启动景区村庄建设。两年来,江山成功打造省A级景区村庄128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2个,数量居浙江省第一,逐步让风土民俗成为美丽风景。
在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上,浙江始终走在前列。浙江省于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安吉、江山、宁海3个县(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县(市、区)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衣领子”工程来抓,集中人才、财力和物力,发展全域旅游。浙江省政府认定命名2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近70个市县开展了全域旅游创建。今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2020年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要力争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100%的县(市、区)城区成为景区城,80%的镇成为景区镇,50%的村成为景区村庄。
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的高质量发展,浙江全力开展“百千万”工程。018年1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把“力争到2022年全省有万个行政村、千个小城镇、百个县城和城区成为A级景区”写进了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纵向到底强大坚实的支撑体系,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部长提出的“城、乡、景区三位一体发展”的具体行动。
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的高质量发展,浙江加快推进千万级核心景区建设。抓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实施千万级特大景区创建方案。抓景区转型升级,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聚人气。抓高等级景区创建,打造一批由5A、4A 、3A 、2A级“景区群”组成的“金字塔”特大型景区。抓旅游大项目推进,做好大景区“无中生有”文章。目前,我省有15个投资超100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在建,下一步,要在省里的统筹规划下有序推进,加快打造一批千万级特大景区。
系统工程作抓手 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
大庄温泉乡根小镇、潘天寿艺术中心等17个项目相继开工,王干山沧海桑田小镇、自在小镇·玲珑湾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静城·宁海”文旅品牌进一步打响,成功举办徐霞客开游节,推出红妆黛瓦、静城宁海、霞影西游等20条文旅精品线路,“百县千碗—宁海霞客宴”走进食堂、学校和景区……近年来,宁波宁海做足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等文章,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列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
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浙江始终重视优势文化的持续转化。2019年是浙江开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第一年,浙江省研究制定《浙江省文旅融合IP发展综合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全省文旅融合IP的资源摸底登记工作,以打造文旅IP为抓手,推进文旅融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做好对现有景区文化融入的文章,讲好当地故事。做好文化资源的转化,着力推进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考古遗址等的景区化,通过旅游展示文化底蕴,加强文化活化转化。例如,2019年,浙江深挖大运河浙江段历史文化资源,稳步推进遗产保护与传承;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音乐学院、安吉自然博物馆、严州古府、岱山东沙古镇等10家景区挖掘和展示文化底蕴;推进良渚古城、上山文化、河姆渡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古镇、古街、风情小镇、古村落建设。
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浙江始终以系统工程为抓手。首先,推行建立部省共建、省市(县、区)共建机制,启动打造100个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金名片”工程,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开发项目,将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产品。其次,2020年,《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诗路文化带建设全面启动。“四条诗路”以自然资源为骨、以文化为魂,串联起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格局。此外,从2018年开始,浙江逐步打响“百县千碗”品牌,培育一批“百县千碗”放心消费场所并予以授牌认证,同时积极开展百县千碗进景区、企业、学校、政府机关和高速服务区。开化成立美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开化美食标准;新昌邀请业界人士和文史专家共同打造“唐诗宴”,让美食更具诗意。
9月18日,学员正在观看浙江省全域旅游成果展
交旅融合破痛点 打造交通走廊金名片
在雁荡山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售票、换乘、旅游服务、智慧景区大数据信息管控等多元功能在此交汇。作为首个在国内尝鲜5G的5A级景区,刷脸验票、VR互动等各种“黑科技”等待着游客来打卡体验。
交旅融合发展是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扩大旅游交通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交通基础条件,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高效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按照“道路即景观、旅客即游客、出行即旅行”的理念,推动内外部交通体系愈加完善,到2025年,高质量建成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金名片”。中心城市(镇)抵达国家5A级旅游景区道路达到1级公路标准,抵达国家4A级景区道路达到2级公路以上标准,连接核心旅游景区道路达到3级公路以上标准,抵达主要乡村旅游点道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高速公路、通景公路沿线实现4A级及以上景区标识全覆盖。全省重要节点旅游集散中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省基本实现“道路景区化、管控智慧化、服务多样化”的交旅融合新格局,打造“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旅游交通体系,形成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出游更加便捷、方式更加丰富的交通与旅游全域融合发展大格局,建成“处处是景、移步换景、 交景合一、全域美丽”的“诗画浙江”大花园。
9月17日,全省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暨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推进会签约现场 沈天法/摄
数字赋能立标杆 推动智慧旅游全覆盖
如今在浙江湖州,“一机在手、畅游湖州”正在成为现实。戴上VR眼镜就可以“走进”余村;微信扫码一个小程序,就能知道湖州南浔古镇怎么玩;手持湖州全域旅游卡,全年365天可以无限次畅玩全市三县两区28家景区;“湖州旅游e卡通”服务平台正在为全市景区、酒店、商店等旅游产品生产商提供旅游消费终端电子化支付的解决方案。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闸机和自动售票机,正在成为集视频监控、客流分析、客源分析、指挥调度、呼叫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指挥系统。
浙江省在践行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始终走在前列。首先,浙江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智慧化建设实现多维运营。浙江省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7年7月印发《关于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将旅游信息化作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的申报条件之一,要求示范县(市、区)有便捷高效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有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有自媒体发布平台,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重点旅游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流量实时监控。
杭州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中首先推进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推进杭州旅游实验室建设。围绕建设集“事前预测预警”、“事中引导分流”、“事后精准营销”于一体的杭州旅游大数据平台,有效整合来自OTA、移动运营商、银行卡结算平台、手机APP服务商等多个数据源的覆盖游客在行前、行中、行后与外界产生的各类交互数据,进而通过系统数据库的建库和计量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库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大数据的挖掘能力。
诗画浙江,文旅共享。近年来,浙江打造省域“大景区”和“大花园”的目标蓝图正向纵深推进,助力浙江全域旅游发展渐入佳境。目前,浙江省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座;A级旅游景区798家,其中4A级以上高等级旅游景区235家,5A级景区18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4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2019年全省共接待游客7.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5%,实现旅游总收入1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旅游业发展平均水平,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概念先行,稳步推进,浙江全域旅游的发展脉络过往可鉴;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实施清晰,浙江全域旅游的规划战略当下可循;一手谋篇全局,一手务实行动,浙江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