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 06- 29 10: 18
信息来源: 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建议内容
尊敬的李鸿品委员:
您好!您在县九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成立常山国际慢城专职管理机构的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县国际慢城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常山国际慢城是我县全域景区化的龙头项目、“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性支撑项目,也是打造美丽乡村“一县一带”的应有之义,对于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自2016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实施常山国际慢城建设以来,慢城建设稳步推进,变化日新月异。
1.强化组织,合力运营。为加强对“慢城”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和协调,建立高效、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2016年年初县委成立了县级常山“国际慢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委办〔2016〕 25号),成立四个工作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投公司)。另外抽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建专业团队,定期研究“慢城”规划和项目实施。
2.完善规划,做精做特。常山国际慢城坚持高标准规划,整体概念规划及绿核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2016年5月底前完成整体规划,8月完成绿核区块详细规划设和部分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整个设计强化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理念,杜绝大拆大建,系统梳理国际慢城范围内村庄资源特征。以生态山水田园为景观基底,以“深呼吸、放下心、享轻松”为主题,着力构筑“三片”“五区”“一带一路”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以当地历史人文为特色的“慢休闲”,以“山水林田湖”保护利用、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食品为核心的“慢生态”,以徒步、骑行为主导的“慢交通”,以手工艺传承和传统风俗习俗为主要内容的“慢生活”。
3.明确时序,精准建设。按照“一年成势、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总体目标,认真梳理“慢城”建设时序,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制定了《常山“国际慢城”建设2016年度五大专项工程》,聚焦绿核片区7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三环三谷多入口”为核心的五大专项工程。2017年年初,县政府制定了《常山县“国际慢城”2017年度建设实施方案》(常政办发〔2017〕 21号)。安排续建项目13个,新增项目15个,前期项目7个,同时为了切实落实慢城快节奏、兵团聚合力的要求,制定了各单位“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制度清单”以保障项目的有序、快速推进。2018年,我们继续加强推进2017年重点的续建项目,如:常山国际慢城——朱富线城市化道路改造建设工程、府前路建设工程、渣濑湾花谷(含渣濑湾主入口)建设工程等,又启动作为常山建县1800年献礼的文昌阁重建工程及富足山片区慢道及配套附属工等。
4.多渠引水,整合资金。采取多渠道、多举措融资方式,保障“慢城”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县政府要求财政、水利、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融合、整合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合力聚焦常山“国际慢城”建设。二是采用3P模式、EPC等模式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常山“国际慢城”建设。已与浙江建工集团签订了3P施工合同,合作建设“慢城”范围内通景路、府前路、文教路项目,目前项目已按计划有序推进。渣濑湾花谷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方案正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EPC招标,招标结束后将按计划实施。目前还与东方园林等国内知名园林企业商谈3P项目。
5.注重生态、挖掘特色。针对“慢城”范围内的行政村建设,我们以紫港街道为牵头单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慢城”元素,制定统一规划,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要求,进行村庄整治和环境提升,计划将农村生产(一产),手工制作(二产),旅游观光(三产)进行三产融合。向游客宣传、展示常山文化,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胡柚采摘、茶籽采摘、茶油制作、索面制作等)进而喜欢常山,真正获得到常山“国际慢城”来“享轻松、深呼吸、放下心”。
下一步,我们将找准抓手,精准发力,按照“一年成势、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时序要求,按照整合各方规划设计、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平衡项目业态需求的总体思路,探索成立国际慢城建设管委会,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来统筹解决国际慢城在规划设计、投资运营、建设维护、招商引资、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常山“国际慢城”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好,我们将与您一道积极推进常山国际慢城建设。真诚欢迎今后对我县国际慢城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县政府办联系。
主管领导:毛学斌 联系电话:675276
承 办 人:毛俊杰 联系电话:633017
邮政编码:324200
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