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2165835-025/2018-589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05-29
发布单位: 县统计局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02165835-025/2018-5890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2018-05-29

  • 发布单位:

    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开门红”

发布时间:2018-05-29 08:41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常山县一季度农民收入简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居民增收工作,全面制定和落实“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一季度农民收入增幅居全市首位,实现“开门红”。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5元,同比增长9.9%,高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开化增9.6%、龙游增9.3%、柯城增9.0%、江山增8.8%、衢江增8.5%)。

一、四大结构情况

1.转移净收入增幅最高。由于春节放假原因,一季度转移净收入增幅最高,同比增长16.8%,高全县增幅6.9个百分点,其余三大项:工资性收入增12.8%、财产净收入10.4%、经营净收入3.3%

2.工资性收入贡献率最高。一季度,四大项收入中贡献率最高的是工资性收入,贡献率为61.9%,拉动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其余三大项:转移净收入24.1%,拉动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11.8%,拉动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2.2%,拉动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

3.分项收入占比大小悬殊。从比重来看,工资性收入仍占大头,一季度,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是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比重为49.3%,其余三大项:经营净收入33.4%、转移净收入15.2%、财产净收入2.2%

二、增收的有利因素

1.就业机会增加。一是政府政策提高就业机会。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政府施行“厕所革命”“城区路面改造”“城区美化改造”“赤膊墙”等政策,大大增加了农户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二是经济形势向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新春伊始,我县各企业纷纷抢抓开年订单旺季,鼓足干劲、抓紧生产,争创“开门红”,面向全县范围招收所需岗位、人数若干,为农户提供更大的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机会。

2.工资大幅提高。一是零工、技术工工资大幅上涨。据调查,普通小零工工资由原来150/天上涨到160/天,上涨6.6%,木工、泥工等技术工种由原来240/天上涨到260-280/天,涨幅在10%以上;二是企业员工工资上涨。据统计,1-2月份,规上工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4.9%,人均薪酬增长7.1%

3.农产品量价齐涨助增收。我县农产品出售季节主要集中在上年末和本年初,据调查,一季度出售较多的农产品主要是山茶油、番薯干、甘蔗糖、笋干、胡柚柑橘,特别是山茶油、番薯干,一季度量价齐涨,涨幅均在15%以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

4.政策性补贴提高农户收入。2017年,我县常态化推进“赤膊墙”整治,政府补助每户10/㎡,平均每户补助3500余元,上年度末发放补贴均反映在一季度收入中,直接拉开了农户收入水平,据统计,一季度,我县农户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16.8%

5.“常山阿姨”品牌效益创增收。2017年,常山县着力打造“常山阿姨”品牌,呈现出政策扶持加大、规模扩大、潜力巨大三个特点。据调查统计,“常山阿姨”月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尤其“月嫂”一个月工资在13000-17000元左右,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户人均收入,据调查统计,“常山阿姨”收入基本反映在寄带回收入中。

三、增收的不利因素

1.农产品收益受限。一是胡柚柑橘收购价格下跌,影响农户收入。据调查,胡柚柑橘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上门收购商基本没有,价格下调50%左右,农户收入收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受收成季节影响,收入受限。一季度是播种季节,大部分农户特别是农业大户基本处于前期投资阶段,收成一般要在三季度才能体现。

2.样本户属于低收入群体较多,增收不利。据了解,新样本中,低收入群体较多,劳动力较少,5%属于低保户,15%左右属于孤寡老人,没有就业能力,对下一年的农户增收影响较大。

四、促农增收的对策建议

1.加强技能培训。一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内容,传达到村、户,提高农民对培训的认知度。三是鼓励参与竞争。对于县举办的各类竞争类活动,积极鼓励农户参加,比如常山阿姨等技术类工种参与竞技类活动。

2、加快农村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

3、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增资扩股,壮大经营规模,增强支农服务功能。促进农民通过拓展二三产业经营来增加收入。

4.加快供给侧改革。培育一批“三位一体”示范典例,大力发展“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农户”等合作模式,为农民提供资金、设施、技术、销售等服务。

5.加快土地流转的环境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高度重视农民的土地流转自主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鼓励农村土地股份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