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常山 >> 千年古县
常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里择祠

发布时间: 2012- 06- 14 16: 04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里择祠,明清时期建筑,坐落在天马镇定阳北路马车弄)

据《里择徐氏宗谱》载:“……正统六年(1441)始建宗祠,七世祖肇之,八世祖继之,九世祖成之,厥功伟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祠堂”。今存里择祠内还有石质《尊祖修祠碑》一块,上刻乾隆五十七年(1792)修祠等纪年文字。从该建筑的现状而言,主体建筑应是清代风格。

该祠共三进,坐南朝北,平面纵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96平方米。每进间有天井相隔。主厅(即中间)通面阔17.3米,三开间,通进深11.8米,明间两缝九架带前后双步,前廊设卷棚,五架梁冬瓜状,上饰彩画,两端刻龙须纹三道,梁上用蜀柱连接三架梁,镂雕花卉,平身科一斗三升饰四攒,前檐亦施卷棚顶,用倒挂龙及短柱支撑檐檩。次间两缝为穿斗式结构,单步梁饰卷龙状。分鼓形和櫍形两式柱础,硬山顶。里择祠主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该祠建于明代早期,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虽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淋虫蛀,但仍保存完好,后人虽曾数次整修,但仍保存着明显的时代建筑风格,所以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艺术价值

该祠用材粗壮,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上雕饰的各种人物、花卉、动物及几何纹图案精美古朴,中进明间五架梁、三架梁及后檐坊上描绘的彩画精细清晰,各进柱子、柱础、斗拱等构件极具时代特色,对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古木建筑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演变继承关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保护价值

该祠是目前常山县城区内仅有的一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木建筑,坐落在常山最繁华的城区,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对于我们研究其建筑风格,同时对于我们向后人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该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县粮食仓库用,后改为粮食部门职工宿舍, 1982年6月2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县政府将该祠划归县文物部门保护管理,1995年底县文物部门对前进作了全面维修。现暂作县文物办公场所。

2005年3月16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