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索引号: | 02165835-001/2025-814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3-05 | |
发布单位: | 县政府办 | 有效性: |
02165835-001/2025-81412
主动公开
2025-03-05
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25- 03- 05 10: 46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4年以来,常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一、工作做法
(一)强化党建统领法治建设功能。一是压紧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分类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630余名县管以上领导干部完成年度述法,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上集中述法。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开展“八进”宣传130余场次。突出“关键少数”带头学法,县委理论中心组学法4次、政府常务会议学法5次。三是有力有序统筹法治建设。健全法治建设组织架构,新设涉外法治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二)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涉企法律服务平台实体运行。运行营商法治服务专区,常驻服务力量4名,进驻服务事项23项,与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中心、公安护航服务中心、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等平台一体联动,相关工作做法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二是涉企法律服务持续优化。谋划落地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服务场景,推动多跨部门事项叠加、单一环节向全链条升级、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常山入选“一件事”改革协同推进地区。三是涉企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拓展执法监督线索来源,设立10个涉企执法监督联系点,配备15名执法监督员。健全“综合督一次”执法监督机制,重点监督涉企随意检查、重复罚款等问题,共发现问题线索72个,均已反馈整改到位。
(三)逐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一是合法性审查改革走深走实。标准化运行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选任县乡两级法治审查员19名,共开展合法性审查338件,备案72件,中心协审22件。二是重大行政决策科学规范。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县乡两级共计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3件,“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工作规则”入选全省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制度成果培育项目清单。三是复议应诉工作提质增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四年达100%,相关案例入选《浙江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典型案例汇编》。行政复议调撤率达57.95%,全市第一。
(四)有序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攻坚。一是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搭建跨省常山县、玉山县执法联动框架,相关工作经验被评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跨区域执法协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常山县无人机“综合飞一次”应用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荣获第二届全国数字化监管优秀案例。“天行鉴无人机智慧巡检”项目在2024年全省“数据要素×”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二是探索跨省共治警务增值化改革。创新开展跨省共治警务增值化改革,重点实施跨省居住证互认、跨省警务协作、跨省联合执法等改革举措,改革经验做法获副省长批示肯定。三是落实重点产业合规改革。宣传推广《常山胡柚产业合规指引》,推进合规指导服务事项进驻法治服务专区,全年开展集中合规培训2期,为50余家企业开展“合规法治体检”130余次。
(五)夯实巩固基层依法治理。一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探索发布“一句话普法”活动60余期。新建“三衢道中”法治素养观测点、五治融合基层治理展示馆等16个法治文化阵地,共培育“法治带头人”194名、“法律明白人”970名。二是培育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共建成248个服务圈点位,成功打造云创mix青年国度等30余个精品功能点位。三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实体化运行县级人民调解协会,创新构建“54321”大调解体系,共调解矛盾纠纷10625件,调解成功率达99.8%,涉及金额共20516.32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政府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在试点、现场会、最佳实践项目等方面成果少、成效不明显。二是一审行政诉讼败诉率6.25%,为近三年最高。三是政务公开意识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存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
三、工作计划
一是实施法治建设提能增效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八进”活动,培育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二是实施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合法性审查向村社一级延伸。加强行政诉讼案件源头预防,降低行政争议总量。建立重大项目法律风险研判和重要事项涉案风险分析研判机制。三是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深化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深化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构建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机制。建强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引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四是实施基层法治化水平巩固行动。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实行调解员积分制考核,开展跨村、跨县、跨省“三跨”调解。将法治元素融入未来社区建设、景点提升工程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法治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