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2231352682/2025-816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3-19 | |
发布单位: | 县市监局 | 有效性: |
1133082231352682/2025-81688
主动公开
2025-03-19
县市监局
发布时间:2025-03-19 10:01
信息来源:常山县政府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改革攻坚、实干争先,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展国家级示范区创建1个,创成国家级评估机构1个,承接省级试点项目2个,荣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省改革攻坚成绩突出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12项。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发展动能更强。一是“一码U办”微改革持续深化。搭建“一码U办”咨询平台,为群众提供难题指导点对点、远程办件一对一等服务4600余次,被省纪委监委网站、《清廉衢州》等予以关注报道。深化“小丫代跑团”,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累计已完成代办3000余次,先后5次收到锦旗肯定,荣获全省“巾帼文明岗”、全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二是“企业码”集成应用改革提质扩面。聚焦群众体验度,推动“企业码”应用扩面,成功上线常山本地“水开户”“大厅取号”等本地特色应用场景2个,企业办理开户等业务信息免填写、材料免提交、全程线上办,实现“一码开户”,推动服务从“便捷”向“增值”迭代升级。三是“一类事”增值化改革迭代提升。以准入准营“一件事”为基础,延伸拓展政策、信用、知识产权等增值服务,构建事前“一站式”告知、事中“组合式”业务场景、事后“一链式”延伸服务的闭环协同机制,累计办理企业开办“一件事”2817件、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2652件、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2477件。企业开办和注销无感监测指标始终保持为全省标杆指标。
(二)聚力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更显。一是地标富农集成改革成果丰硕。推进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55家“常山胡柚”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许可单位完成“红标”申请。深化地标产品全链条增值化改革,常山胡柚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全省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试点。经验做法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被《浙江日报》报道,彰显地标富农新成效。二是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集成改革持续领跑。加强标准引领,指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4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项,标准创新型企业7家。新增“品字标”认证产品17项、“绿色产品认证”证书8张,建成充电桩检定等计量标准3项,增量均为全市第一。发放品牌标准化奖补资金660万元,同比增长65%,创历史新高。打造四省边际检验检测高地,县检验检测研究院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确定为全国唯一“山茶油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三是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再获突破。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增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窗口,开展专利申请指导服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7.7%。深入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行动,成立“精密基础件知识产权联盟”,首批63项专利已加入联盟专利池。加快“知产”转化,推出“胡柚贷”等金融产品,已完成质押融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04%,并实现全县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授信1000万元,相关工作获评全省十大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优秀案例。
(三)实施精准服务,助企惠民实事成色更足。一是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阳光食品小作坊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已超额完成,其中中小学“示范食堂”7家,超额16.7%;阳光食品作坊51家,超额5%。食品安全风险一件事集成改革持续推进,新设食品安全监测前端哨点42家。电梯智能化监管持续加强,新增电梯物联感知544台,实现城区住宅小区全覆盖。二是生态美妆加快发展。参与《浙江省化妆品经营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生态美妆产业发展指引》等编写,开展省级改革研究课题《生态美妆助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共富机制研究》。成功助推衢枳壳入选浙江省生态美妆原料“七仙女”之一,成为省药监局生态美妆共富产业链培育试点项目。三是绿色直播惠企为民。深挖“两柚一茶”等本地特色资源,构建“直播+双柚汁共富示范圈”新模式,新增直播企业4家,“新秀电商主播”3名,做好“直播+”文章,激发消费新动能。积极开展绿色直播间创建培育,“小勤来了”直播间在全省“绿色直播间”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坚持公平高效,监管基础能力持续夯实。一是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事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分类结果应用率100%。培育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家,被评为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放心消费在常山”行动深入推进,培育放心消费单位248家、无理由退货单位257家、诚信商圈1个。创新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在全省放心消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二是公平竞争机制先试先行。加强公平竞争护企体系建设,将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全部纳入公竞办成员单位,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定期会商,强化业务指导,健全审查制度,完成重大政策措施文件审查22份。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建成省级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点1家,市级指导点2家。三是执法办案提质增效。聚焦“四品一特”、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领域开展“铁拳”“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8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2.06%,其中大要案3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1.9%,罚没款总数129.49万元。
二、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的谋划打算
(一)2025年谋划打算
2025年,常山县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实施“1234”工作目标体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优化服务流程举措,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地标富农”,高标准建设“1个示范区”。高标准完成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建设太公山、艾佳、柚香谷等5个常山胡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核心示范区,开展地理标志执法保护工作,健全完善常山胡柚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机制文件,深度打造常山胡柚优势特色品牌,确保2025年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高站位争取“2个国字号”。争创“全国山茶油质检中心”,加快各项前期工作对接推进,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力争完成申报并启动实施。
三是聚焦“增值服务”,高质量推进“3个强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品牌强县“3个强县”建设,完善升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引导企业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工作,力争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指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6项以上,“浙江制造标准”3项以上,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6家以上,保持全市前列。
四是聚焦“公正高效”,高效率推动“4大改革”。推进“登记注册一类事集成改革”。深化“企业码”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试点,上线更多本地特色场景应用,“企业码”线上获取率达90%以上。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出台全县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方案,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秒授信”,力争知识产权质押年均20亿元以上。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一件事集成改革”。持续打造县域15分钟“百姓点检”便民圈,设立食品安全监测前端哨点80家。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先行先试”改革。构建“部门+属地”公平争审查体系,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和回应制度,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县乡两级全覆盖。
(二)十五五期间谋划打算
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深刻领会“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的战略考量,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核心任务,锚定“233”总体工作思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奋力打造“浙西第一门户”和实现共同富裕县域先行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是深化知识产权两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体系建设。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增值化改革”。深入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升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四大工程”,坚持四端发力、打通链条,放大知识产权增值赋能效应。力争到2030年,全县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460件,较2024年翻一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50亿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推进“专利一专利密集型产品一专利密集型产业”,争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以上,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力争实现“零”突破。深化“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和地理标志培育,开展“快获权、快维权”专项行动,推进“两柚一茶”等产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争创全市首个地理标志产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扩大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点规模,提升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功能。推进衢枳壳入《中国药典》工作,力争到2030年实现入典。推进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加快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争创“全国山茶油质检中心”,实现“油茶检测看常山”。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服务,升级服务驱动体系建设。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深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试点,力争到2030年接入应用场景20个以上。推进企业迁移“一件事”、市场准入“一类事”改革,打造“一站式”准入体系,推出一批助企服务新场景。实施一批“微改革”,叠加关联度高、企业发展急需的增值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率、一日办结率、群众满意率3个100%。优化公平竞争服务。深化全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开展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重拳整治市场违法乱象。深入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双随机抽查事项占比达到60%以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保持在40%以上。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推广失信惩戒闭环管理。优化放心消费服务。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常山”行动,完善“3+6+X”放心消费单元建设机制,力争到2030年建成放心消费商圈10个以上。深入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县创建,力争2030年前创建成功。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三大强化,加强安全驱动体系建设。强力攻坚重点难点。推进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重点工业产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行动,全领域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提高安全风险治理靶向性和精准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体系、预案体系和响应体系,科学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社会舆情。强化监管方式创新。实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和“快检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风险预警和追溯工作体系。建设区域产品质量风险监控链路,制定出台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分类监管行业标准。全面推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扫码应用,推广物联感知技术,升级“特安风险指数”等大脑产品。强化共治体系完善。压实属地、监管和企业三方责任,推动食安公益险提质扩面,深入推进“阳光系列”建设,打响“食安常山”等品牌。加强社会共治,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深化“百姓点检”“随机查餐厅”等活动,健全完善“民呼我为、企呼我应”工作机制,让企业和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提升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