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常山 >> 千年古县
皇族后裔 文韬武略

发布时间: 2021- 04- 14 15: 54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在常山,有一位具有皇族血统的名人,他就是信安郡王赵希琯,宋太祖赵匡胤九世孙。

赵希琯(1176-1233),字君锡,原名希哲,自号畤隐居士。北宋灭亡后,赵希琯跟随先人南渡,定居常山。他虽然身承皇族血统,家族却早已贫穷落败,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重回人生巅峰,堪称励志的一生、传奇的一生。

作为宗室之后,赵希琯从无贵族子弟的纨绔之风,他生性好强、坚韧执着,没钱买书,就向人借书抄读,求学于普和寺。在常山乡贤江自任的赏识推荐下,赵希琯先后从学于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和徐谊,学有所成,肄业于宋初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

庆元二年(1196),赵希琯高中进士,宋宁宗对其十分赞赏,赐名希琯,代替了原名“希哲”。一开始,赵希琯担任福建汀州司户,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谁知上任不久,便遇到了农民暴乱。

当时,湖南黑风峒瑶民李元砺聚众造反,一路攻打过来,到了汀州。太守赶紧召集僚属讨论拒敌之策,赵希琯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太守有些奇怪,就问他:“你难道没有一点想法吗?”赵希琯回答道:“被动地守城不是好办法。离州城三十里外,有个古城关,如果能够控制住这个要塞,平定叛乱则轻而易举了。”太守听他说得有理,就让他全权指挥迎击暴徒。赵希琯赶到关口,立刻四处察看地势,安排岗哨,不久抓到了一个敌方暗探,审问之下摸清了对方底细。赵希琯将计就计,让暗探举火传讯:关隘里只有一些老弱病残的守兵。到了半夜,百余名暴徒果然前来攻关,严阵以待的官兵万箭齐发,暴徒无一幸免,余党闻风而逃。此战让赵希琯一举成名,迈上了更高的岗位平台,先后担任汀州推官、夔州运司属官等职务。

赵希琯知识博广,对许多问题颇有见地,接受皇上召见时,言论每每切中时弊,无不受到嘉奖。他调到玉山担任知县前,宋宁宗召见问策。赵希琯说道:“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帅,国家之力则外困于归附之卒,内困于浮沉之费。”宋宁宗大喜,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转任为大宗正丞、代理工部郎等岗位。后来赵希琯调任吉州刺史时,又受皇上召见,他对答:“今日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臣非敢厚诬天下以为无人,患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直指官员任用问题并不在于无人可用,而在于没有科学的选人手段,没有因材用人的理念。第三次接受召见时又提出:“初政在明君道,总治统,收人心”,强调凡事攻心为上,心齐则事顺,皇上为之动容。第四次又奏言“祠祭不蠲,禁卫不肃”,直指宫廷祭祀和警卫不庄重不严密的弊病。由于屡次中肯地建言献策,赵希琯最终升任河南节度使,封信安郡公。

赵希琯身材魁梧,气度非凡。明末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六十一称其“风姿凝重,胸抱魁垒,扬人之善,不记人之过,急人之难,不忘人之恩”。四川宣抚使安丙初见他,便欣赏有加,即解玉佩相赠,赵希琯推托说能力资历有限,不敢受收。安丙说,你如果拒绝会让我有遗才之恨,强行赠礼。时人称他们两位都是贤才之士。

赵希琯家教甚严,曾留有家训“爵禄褒嘉,不改儒生之习;威仪谨饬,蔚为朝著之华”,平日衣食不求奢华,仅足而已,也从未纳过侍妾。夫人江氏,据传系江自任的曾孙女,五个儿子:与汶、与潞、与洸、与澣、与澧,皆登科,御赐其居为“传芳堂”。赵希琯晚年因患足疾病故,皇上宋理宗下令停朝哀悼,赠少保,封信安郡王,谥号“修靖”,并赐予玉器和金币,葬于县东十五里渣濑凤山。

赵希琯在常山曾留下许多印迹。如临清堂,在县东南一十五里马车山头(今青石镇马车村),明万历《常山县志》记载由赵希琯建造。另外,在青石马车一带,盛传着赵北王的传说,就是以赵希琯为原型的民间故事。